曾經在華西醫院的公眾號上,讀過一篇辟謠的推文,文字里一股濃烈的“椒鹽”味道,看得人很開心,我心想這個小編膽真大,在華西的“地盤”上,辟謠這么嚴肅的事情也敢這么“活潑”。前些日子看到《華西醫院辟謠小分隊醫學科普讀本》,我才知道原來公眾號里像“段子”一樣好笑的辟謠文章竟然出自華西醫生之手,而且他們還寫了很多篇,整理出書了。嘴里蹦出個驚訝的“啊”,心中送上個大寫的“服”。讀完之后,終于可以說出“服”在哪里了。
平凡者·煙火百味
致敬生活的平凡者。華西醫生們為什么能寫出這么幽默詼諧的文章來?我想是因為他們食人間煙火,品生活百味,所以懂得生活,熱愛生活。醫生是他們的職業,換下白大褂,他們只是生活中的平凡者,和你我一樣普通。他們人可以坐在診斷室開處方,也可以在菜市場買青菜蘿卜;手可以拿著柳葉刀做外科手術,也可以顛著炒鍋烹可口飯菜。他們也會有各種焦慮,焦慮業績考核、焦慮孩子升學、焦慮越來越高的發際線,等等。如果能有空閑,他們也喜歡刷微博、追網劇、打游戲、聊八卦……這就是普通人真實的生活,很少有詩和遠方,大多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大多是“一地雞毛”的瑣碎。華西醫生們因為平凡而真實,人情味讓他們有了“醫者父母心”,筆下的文字也活潑起來了,為尋常老百姓服務,破除各種網絡醫學謠言。我也在努力做好一個充滿煙火味的普通人,親切地對待每一個人,熱情地處理每一件事,兢兢業業的工作,開開心心的生活。
逆行者·俠骨柔情
致敬最美的逆行者。華西醫生們辟謠科普的初心,是盼著老百姓身體健康。面對各種養生保健的醫學謠言,他們選擇站出來,帶著我們一起向前,用科學各個擊破,構筑起思想防線。面對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國的醫務工作者都是最美逆行者。他們戰斗在一線,展現出的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氣度。他們不懼危險,與病毒賽跑,挽救更多地生命,為疫情防控貢獻著巨大力量。醫生都是學霸,卻也透著俠氣。魯迅棄醫從文,用筆尖和文字做武器,寫出《吶喊》、《狂人日記》等許多作品,向黑暗的舊社會發起了挑戰,喚醒了數以萬記的中華兒女,起來同反動派進行英勇斗爭。鐘南山實事求是、敢說真話,用精湛醫術守護人民健康,67歲抗擊非典,今年84歲又與新冠病毒交戰。疫情襲來時他說“醫院就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現在是需要我們站出來的時候,不能絲毫猶豫,因為我們是醫生,這是我們的職責!”醫生們的背后,還有千千萬萬無名護士在默默堅守。她們好多也才二十出頭,還是大人眼里的小孩子,面對病毒她們心里也怕,卻沒有停下逆行的腳步。面對央視記者的鏡頭,她們中的一員大聲說道,“此刻,我不僅是一名白衣天使,更是一名白衣戰士”,是的,口罩和護目鏡的勒痕,就是你們在戰場上光榮負傷的證明。
翻譯者·通俗易懂
致敬智慧的翻譯者。醫學在很多人看來,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隨便說兩個醫學領域的專業術語,就能讓我們懵圈。這套書之所以能“火”,不止是有“椒鹽”普通話的詼諧,更多地是因為他們把晦澀難懂的醫用詞匯翻譯成了老百姓一看就懂的大白話。這真是個需要智慧的技術活。這樣的醫學科普書,不是醫學生的我也喜歡讀,因為讀得懂,記得住,講得清。這讓我對自己所從事的煙葉原料技術工作有了一些思考和啟發。當我們的技術工作要向非專業人士介紹時,也應該做一個智慧的翻譯者,把專業的技術語言“翻譯”成大白話,把專業的技術報告“翻譯”成通俗易懂的文本,提高溝通交流的效率。
合上書頁,像是和華西醫生們擺了一場正宗的醫學“龍門陣”,澄清了很多平時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看到的醫學謠言。人吃五谷而生百病,科學地認識,冷靜地對待,我們可以更加熱愛生活,更加快樂的工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