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德行有很多,其中“孝”是最重要的一種。《孝經(jīng)》中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孝”是儒家倫理道德的核心,是一個最基礎(chǔ)的素養(yǎng),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中華文化的靈魂和精髓。
一個人的德行和教養(yǎng),最根本的就體現(xiàn)在“孝”字當(dāng)中,做到了孝才能去談其他的德行,沒有孝,就是沒有德,沒有做人最基本的教養(yǎng)。一個不孝的人,代表著他不懂感恩,不懂感恩的人,只知道索取,不知回報;不懂感恩的人,一定是沒有同情心。可以試想一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怎么會愛護(hù)他人,連父母都不能順從的人怎么能對他人忠信,連父母都不在乎的人,又有誰不能背叛和拋棄呢?孝,是做人的最基本底線,是其他一切德行的基礎(chǔ)。我們常說的修身育德,就是先從孝順自己的父母開始。
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回到地方工作已十二個年頭了,每年的母親節(jié)我都會寫一篇關(guān)于母親的文章,一是感恩母親,二是警醒自己要懂得感恩,要孝敬父輩,要傳承“孝”的家風(fēng)。由于父親早年去逝,當(dāng)時我還在部隊服役,一直沒有對父親盡到作兒子的一份“孝心”,在心中始終是一件痛心的事,并遺憾終生。前些天,手機(jī)里被父親節(jié)的微信刷屏了,看到感動之處還掉下了眼淚。同時,也使我又想起了過世多年的父親。晚上,我再拿起《孝不能等待》這本書閱讀起來,思索著其中的一些道理。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于孝敬父母,孝不能等待,等待只會遺恨終身,等待只會徒悲傷,等待只會讓我們在以后的每一個日子里痛徹心扉。父親去逝之后,我更加把對父母的愛與“孝”全部專注到母親身上,陪伴母親慢慢變老,讓母親幸福而快樂著,安享晚年。
孝不能等待,我還經(jīng)常引導(dǎo)和教育晚輩,要多孝敬自己的父母,孝敬的方式有各種各樣,家庭和諧幸福也是“孝”,夫唱婦隨也是“孝”,“孝”敬父母不光只是物資上的滿足,還有精神上的支撐。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尤其是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上的“孝”比物質(zhì)上的滿足更為重要。對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一種“孝”,隨著父母的慢慢變老,子女也都有自己的一個家,工作生活的壓力也大,但再大也別把年邁的父母給遺忘了,此時孤獨的父母更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身邊有個說話的伴兒。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八九十歲的子女在父母眼中永遠(yuǎn)都是兒”,子女不讓父母牽掛也是“孝”。行動起來吧,愿普天下的子女們把“孝”敬父母作為生活中的一種常態(tài),而并不是在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這一天作作秀,孝要的是真心誠意。
我愿將《孝不能等待》一書推薦分享給大家,愿將“孝”的愛心傳遞給大家,愿將愛心的正能量撒向人間。
篤行致遠(yuǎn)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