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電影院看了《八佰》,上映至今,熱度依然還很大,與此同時上映的還有一部電影《上海王2》,只不過它是在網絡各大平臺上悄無聲息地上線的。對于它選擇在網絡上播出應該說是明智之舉,雖說是號稱比肩中國版《教父》,但是很遺憾,因為即使他在網絡上播出很多觀眾看后還是不買賬,從網絡評分可見一斑:
很多人是看完卻更懷念第一部《上海王》,尤其是胡軍飾演的常爺,霸氣側漏啊,秦昊和余男的演技也是可圈可點,無奈到了第二部,單靠余男的演技也撐不起來導演想要講大故事的野心……
說實話,我看了之后也是五味雜陳,給我的感覺就是導演想呈現的太多,想表達的太多,場面很宏大,但是結構太亂,短時間內理解有限。總之整個片子看完,不知道導演想傳達給我們什么東西(個人觀點哈,狗頭保命),就記得鳳小岳飾演余其揚抽雪茄的樣子有點酷哦……
不過即使是第一部,豆瓣評分也僅僅停留在4.9分, 而電視劇版的《上海王》可是豆瓣評分8.1分的高分。兩相對比,便可知道孰高孰低了。
由袁立、鐘漢良、巍子、宋佳和陳銳等主演的電視劇版《上海王》,32集的劇集,和動輒50+的國產劇集來說不算長,它的故事完整度、敘事結構都非常的不錯,這也讓每個人物的形象更加立體。
《上海王》講述了窮苦但堅強勤勞的小月桂和三代上海王之間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愛恨情仇。三代上海王中,小月桂仰慕常力雄,利用黃佩玉,摯愛余其揚,與三個男人的不同情感也使她一步步走向頂峰,成為了上海的無冕之王。
片中,三代上海王中,鐘漢良飾演的余其揚(阿其)沒有常力雄有智慧有勇氣,有謀略,有勇有謀,是英雄;黃佩玉殺伐果斷,是梟雄,但卻是這樣一個不完美,不優秀的余其揚,從始至終都是小月桂的摯愛。
在小月桂的一生里,余其揚始終默默地關注著她,無私地幫助她。單純且善良的兩個人因為余其揚因為的缺乏勇氣一次次的錯過彼此,而小月桂在跌宕沉浮的命運中感覺到余其揚的愛和扶持,她早已把這份愛與心意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余其揚這個角色盡管是虛構的,但毫無疑問,余其揚從青澀到成熟,從一身布衣到西裝,從小跟班到一代上海王,尤其是從吸煙到抽雪茄,被鐘漢良演繹得淋漓盡致:
路見不平,充滿俠義心腸的阿其用煙投過去燙欺負女生的小混混的手,動作簡直不要太帥哦。
拿起一塊烙鐵,這樣的點煙動作是不是太帥了點呀,你以為他在耍酷……
下一步就把烙鐵杵你面前,沒錯,就是這么讓人心跳飆升!
你一定想不到光影閃爍中,這么一個抽煙的背影看似是落寞,而BGM是阿其手下打人的聲音……所以你看,帥就一個字!
那他是什么時候開始抽雪茄了呢?是當了上海王之后,一次次被設計陷害自己的商會成員,自己的好兄弟,此刻他開始抽雪茄,許是身份高了,也許是煙太過輕薄了,不能解散他心中的苦悶……
后來他再拿起雪茄都是憂郁的,深思熟慮的,不再瀟灑……
當年那個血氣方剛,愛笑愛鬧愛耍性子的少年郎不見了,他變得憂郁,總是眉頭緊鎖。
好吧,我承認我只是瞌鐘漢良的顏,哈哈哈。
其實,抽煙、抽雪茄在劇情設定中說到底不過一種象征方式,煙和雪茄在劇情中是一種身份的象征,煙更親民,每個人都可以隨時抽到,而雪茄則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抽的起的,至少劇情設定的年代如此。
而且煙可以表達的情緒比較輕松,愉快的,苦悶的,它可以表現年輕時的血氣方剛,也可以表現年老時的閱歷和滄桑,雪茄呢,因為很多抽雪茄的都是有身份,且一定社會閱歷的年齡較大的人群,這類人你很難看到他天真的一面了,所以總是深沉的,狠厲的,思考的……
就好比劇中的師爺時刻拿著的是一支煙斗,而煙斗就是智者的象征,和師爺出謀劃策的角色不謀而合。
很喜歡這部劇的故事架構、攝影等。比如這個坐位,就出現了不止一次,雖然咱也不懂什么構圖,但就是看著很舒服。
他在架構上插敘、倒敘也比較有意思。比如結局也是最讓人難以釋懷的一段,在余其揚與小月桂兩命活一命的生死抉擇中,一把可以放6顆子彈的左旋槍里,放一顆子彈,然后用這把手槍輪流向對方開槍,結果小月桂第一槍就打中了余其揚。
畫面到小月桂揚起余其揚骨灰時,畫面又回到了兩人對峙的場景:兩人一人一句一槍的訴說著過往,等到輪到槍對準余其揚時,他將子彈裝好后放在小月桂的手中,子彈旋轉好,槍口對準了自己。那一刻不知道給多少人留下了遺憾。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