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定的年齡,越發愛思考一些事情,然后發在微信朋友圈里,這并不是高調,因為本沒有任何資本來張揚。吾不勤于讀書,然漸漸地愛通過文字來抒發內心的一些感受。這些“感受”大多都是對生活、理想、現實的思考。
理想是什么?孩提時候,理想是等待趕集回來母親籮筐里的水果,或者是帶有薄荷味的“糖根”。當然,看到母親躺在病榻上的痛苦,渴望母親早日康復也是內心的理想。
長大了,讀中學的時候,渴望成績名列前茅,考上理想的大學,金榜題名讓父母臉上有光,也是內心的理想。讀大學時,很想學業有成、收獲滿滿,然后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單位,又是內心的理想。
參加工作后,想擁有一個溫暖的家,不用漂亮的她,只要相互關心體貼、噓寒問暖、同甘共苦的愛人。逢年過節能開車回老家看看,與親人一年團聚一次,偶爾到故鄉的山巒中去走走,在層林中聞聞花香、聽聽鳥語、呼吸新鮮空氣,回味年少時候的點滴,也是別有風味的理想。
如今,當自己快踏入不惑之年的時候,對理想的追求,卻突然迷茫了。什么是理想?我真的找不到恰當的答案了。能活著,健康簡單寧靜地好好活著,不攀比、不羨慕、不嫉妒,讓自己內心變得更強大,不讓負面情緒煩擾內心世界的“淡泊”也許就是一種理想。
關于理想,越是隨著年紀的增長,人生閱歷變得相對豐富,答案也會隨之變化。我們沒有高尚的道德品質,也沒有遠大抱負,卻即使人生很落魄、心態很失衡的時候,也不甘心做一個徹底墮落的頹廢之人。
大多數人認為:人生苦短,該及時行樂,趁年輕,該吃喝玩樂,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玩盡天下美景。哪怕只活了三十年,也不枉此生。年輕時候舍不得玩,老了玩不動了后悔不已。如此的理想,似乎有道理,但也應當一分為二去看待。
努力做一個自律的人,當我們有能力去享受某些感官刺激的時候,卻刻意“清心寡欲”,這不是為了標榜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只是下意識去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罷了。做一個具備獨立思維能力、判斷是非的人,并定位準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不是葉公好龍、沽名釣譽,與得失無關。
社會應當是“多元化”的,人們的思維方式也應當“百花齊放”,不要特別去強調“非白即黑,非美即丑,非友即敵、非奸即盜”,應當求同存異。比如,富豪陳光標很高調地做慈善,捐款后索要證書、錦旗等,因此有人就指責他用心不純,甚至貶低陳光標是假慈善家,如此的思維過于極端。
懷著某種動機去做一些對社會有用的事情,并有意或無意去追求一點無傷大雅的“回報”,如此做法并沒有不對。歷史古今,又有幾個真正的“圣人”?是人都會有追求,這種追求可稱之為“理想”,理想因人而異,不該區分絕對的對與錯。這個星球上,估計沒有完全的“小人”,也很難有純粹的“君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