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太原晚報》編輯整理 煙標,就是人們俗稱的煙盒。凡是有吸煙者的地方,都可毫不費力地找到被人不屑一顧的煙盒。山西太原迎澤區寧化府社區57歲的高義生從不吸煙,卻酷愛收藏煙標,是出了名的煙標迷。他癡迷煙標收藏近26載,收藏的煙標多達1.6萬種、30多萬張,各類香煙品牌覆蓋全國200多家卷煙廠。在高義生看來,一張張薄薄的煙標,記錄著歷史的煙塵,回響著社會的腳步,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讓人回味,更是一種曠遠的記憶。
“撿”來的收藏夢
他從不抽煙,卻與煙標結緣,這源于一次“偶遇”。
“我記得很清楚,第一枚煙標是1989年在解放路的街邊撿的。”高義生一邊說,一邊從收藏夾里找到了那張寶貴的煙標。記者看到,這是貴州省銅仁雪茄煙廠出品的“牛尾猴”煙標,上面畫的是一只掛在樹枝上的金絲猴,惟妙惟肖。
他說,一看到這圖案,就打心眼里喜歡,舍不得扔掉。回家后,他把這枚煙標夾在了書里。從此,便愛上了煙標收藏。打那以后,他為了一張煙標到處尋覓,養成了出門后專門盯路面的習慣。走在路上,他的目光總是不由自主地往地上“掃描”,希望能撿來一個“金元寶”。一旦發現有奇異的香煙殼,哪怕是被揉成團兒,他也撿回來細心地用毛巾洇濕,然后用熨斗熨燙平整。
寧買煙標不下館子
高義生下崗后,一直在存車處看車子,家里經濟條件一般。那么,他是如何積攢到這么多煙標的?他說,除了少量煙標是自己出錢購買外,大部分是通過路邊撿拾、委托親朋好友收集、藏友間交換等途徑獲得。
與高義生相熟的人都知道,如果花幾十元錢吃頓飯,他肯定舍不得,若是為了喜歡的煙標,出手上百元他眼都不眨。就這樣,老高攢煙標的嗜好在親戚朋友中出了名,有人甚至抽了煙后專門留下煙標,送給高義生收藏。
漸漸地,他收藏的煙標種類越來越多,家里處處可見煙標的“身影”:陽臺的兩個書柜里和書柜頂上全是煙標,桌子上、床底下、衣柜上面、墻角的鞋盒里,也全都是煙標。
散發時代氣息
在高義生眼中,這些煙標是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更是時代的寫照。
一聊起煙標,老高立刻就能提起精神。翻看他收藏的煙標,無論是產于上世紀50年代的老刀、斑馬、風車牌煙標,產于60年代的云光、腰鼓牌煙標,還是產于七八十年代的友誼、力士、鳳凰、紅雙喜牌煙標,可謂是琳瑯滿目,數不勝數。有些早期的煙標盡管紙張已經泛黃,但精美圖案卻仍然明晰,散發出濃厚的時代氣息。
“‘渡江’是安徽煙、‘真龍’是廣西煙、‘好日子’是深圳煙、‘老仁義’是哈爾濱的……”他如數家珍地說:“看,這是上世紀50年代太原卷煙廠出產的‘迎澤煙’,上面還有當時水泥式的老汾河橋的圖案。瞧,這是上世紀70年代的‘勤儉’煙標,是當時最便宜的,8分錢一盒。”
高義生收集最全的是“大光”煙標,透過這些煙標,太原香煙令人驕傲的歷史依稀可見。據他介紹,大光煙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生產的,70年代末風靡全國,一盒賣到了3毛錢。在北京市,曾經出現過人們排隊買“大光”的盛況。
見證悠悠往事
不少人搞收藏是從經濟利益的角度考慮,老高卻說,他收藏煙標不圖啥,只為喜歡。
“為了收藏煙標,我去過全國不少地方,結識了很多有著同樣愛好的藏友。”老高說,收藏豐富了他的生活,增長了他的見識。等以后老了,把煙標冊拿出來翻翻,想起這張煙標是某某送的、那張煙標是如何“淘”來的,可以回想起很多往事,逝去的歲月就像又過了一次電影,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他說,還會繼續煙標收藏,如果有機會,希望更多人走進他的“煙標世界”,感受煙標文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