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收藏的河南安陽卷煙廠出品的“絲綢之路”煙標中的一枚。
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編輯整理 上學的時候我們就接觸過“絲綢之路”這個詞,也背誦過絲綢之路的具體路線。提到“絲綢之路”,我腦海中經常會浮現這樣的畫面:夕陽西下,黃沙漫漫,駝鈴聲從遠方傳來,一隊瘦長的影子在大漠上飄過。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人是寂寞的,正因這份寂寞,行走本身也成為一項帶有悲壯感的事業。
?
小時候,大人們經常去安陽的一個鋼鐵廠拉煤。那時候,他們僅憑一輛平板車,從我們河南濮陽臺前縣徒步到安陽拉煤,一個來回需要好幾天時間。父輩們用汗水鋪就了一條屬于他們自己的生存之路。現在想來,對父輩們而言,這條路也是一條寂寞而悲壯的漫漫長路。在路上,抽一支便宜的卷煙成了他們解乏的一種方式。
?
我小時候,經常和小伙伴們玩一種叫“四角”(用廢紙折疊成一個有正反面的正方形物體,和其他小伙伴摔著玩)的游戲,大人們的煙盒是我們疊“四角”的重要資源。有時候,遇到一些比較少見的煙標,我就留起來。現在,我的煙標收藏冊中的“火車”“大刀”“金鐘”“太行山”“安陽”等煙標就是那個時候收集的。
?
記得我二爺爺給我講過一個故事:那是1992年春節前,他去安陽拉煤,幫人捎了一條“絲綢之路”卷煙。回來的路上兜里沒剩幾個錢,他只能靠吃干饃喝涼水支撐。半路上,二爺爺病倒了。幸虧有人發現,及時喊來了附近的赤腳醫生。醫生說是營養不良,需要休養。于是,二爺爺就在這位赤腳醫生家里住了兩天,病好之后才離開。二爺爺沒有錢給這位赤腳醫生,就把那條“絲綢之路”卷煙送給醫生,表達感激之情。
?
我收藏的“絲綢之路”煙標大多是我二爺爺給的。翻開我的河南安陽卷煙廠煙標專題冊,看著那幾枚“絲綢之路”煙標,我會想起父輩們的故事,并從中感受到他們堅韌不拔的精神。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安陽卷煙廠出品多款“絲綢之路”煙標,我共收集到12款:豎版軟標兩種,豎版卡標兩種,橫版軟標8種。其中有幾枚還是紀念標,上面印有“85年北京國際稀土博覽會紀念”“88年國際汽車拉力賽專用”字樣。這種紀念煙標生產數量不多,十分珍貴。
?
那些“絲綢之路”煙標對我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也多有助益。
?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那時我讀初中一年級,學校里舉行了紀念香港回歸祖國知識競賽,其中有些問題與絲綢之路相關。平時,為了弄明白“絲綢之路”煙標的一些文化內涵,我經常查閱相關資料,對絲綢之路的歷史比較熟悉。在那次知識競賽中,我獲得了一個比較好的成績。
?
2008年,大學畢業后,我成了一名歷史老師,并擔任班主任。歷史題材煙標成了我教學的幫手。初中一年級的歷史課本中有一節內容講秦漢時期的對外交流。備課時,我從自己的煙標收藏冊中選取了“秦皇”“漢武”“絲綢之路”“西漢”等30余枚煙標,制作成掛圖,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和掛圖先自學,然后再講授一些課本外的知識,取得了良好效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