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呼倫貝爾新聞網編輯整理 鼻煙壺,顧名思義,就是盛鼻煙的容器,是鼻煙的一個附屬品。吸鼻煙的習俗,最早來自美洲。大航海時代,鼻煙隨著歐洲人的船隊,先進入西方世界,又傳入明末清初的中國。現如今,鼻煙壺的實用功能已漸漸消逝,一些成色好,年代久遠的逐漸成為民間收藏愛好者們競相收集的寶貝。生活在海拉爾的呂俠平也對鼻煙壺情有獨鐘。
1976年,呂俠平出生在錫林郭勒。25歲那年,他只身一人來到海拉爾搞裝修,沒事的時候常去俄羅斯商城溜達,一來二去結識了幾位老鄉,大家經常一起把酒暢談。朋友們大多是銷售古玩藝術品、搞收藏的,聊的話題最多的也是古董。閑暇時,他還幫著朋友們去牧區收購物件。一來二去,他從對老物件的一無所知,漸漸能說出個一二三來。2008年,他開了自己的店博古軒,以店養藏。在老物件中,他最喜歡收藏鼻煙壺和珊瑚。按照他自己的話說,這些物品自己見過的比較多,一般不會看走眼。
“辨別鼻煙壺的好壞看其形狀,材質,以及包漿,老的東西,有當時年代的特征,是舊日的時尚符號。”呂俠平告訴記者。幾年來,經他手的鼻煙壺很多,有瑪瑙的、料器的、還有玉器的,他收藏了近60個鼻煙壺。遇到好的東西,他也想留住,也會慢慢的替換些。他有個內畫水晶鼻煙壺,收藏已8年多了。當時是從朋友手里買下來的,共2個。一個出手了,一個一直保存至今。
除了鼻煙壺外,他也收集些極富地方特色的物件,有些確實是珍品,也曾看走過眼。據呂俠平介紹,他曾收集過2件王爺袍和一雙靴子,當時自己對它的價值也不是很了解,看到有人喜歡就賣了,后來才知道是珍品。開店以來,他經歷過太多這樣的失與得了,收與藏本就是個風險很高,需要謹慎而為的事。
相關鏈接:
初入神秘東方古國的鼻煙,是作為貢品存在的。雖然鼻煙本身選材考究、制作繁復,須用上好的煙葉、摻入薄荷、冰片等藥材,經過密封窖化數年后,方可吸食。但盛放鼻煙的容器,是只類似于香煙盒的金屬盒。
直到清代康乾年間,尤其乾隆時期,因為宮廷的重視,才出現了由國家背景“造辦處”打造的精美鼻煙壺。在宮廷需求的影響下,誕生在北京皇城之中的鼻煙壺,借鑒著中藥藥瓶的形制,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種類。按照材質分為琺瑯、玉石、象牙等,按照工藝分為外雕、外畫、鏤空、鑲嵌等。而在水晶、玻璃壺內壁作畫的“內畫鼻煙壺”最終演化成藝術成就最高,也最能代表鼻煙壺制作技藝的種類。舊時一些迷信的老北京人,實在不能理解在壺內壁作畫的技巧,認為是鬼神鉆入壺中,施展法術畫出精美畫片,所以也稱之為“鬼畫壺”。
現存最早的一枚鼻煙壺,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所藏,所屬年份是清嘉慶。一般認為,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內畫鼻煙壺便已誕生。而隨著清末旱煙、水煙等大行其道,鼻煙開始退出歷史舞臺,鼻煙壺的實用價值也逐漸喪失,鼻煙壺藝術的發展由此出現近半個世紀的空白期。進入20世紀以后,國外藝術品行業開始關注鼻煙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