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整理煙標的張晉科。
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編輯整理 張晉科,湖北大冶人,在廣東東莞打工十余年,讓他成了半個廣東人,也成就了他煙標收藏的精彩篇章。
?
談及他收藏煙標的經歷,張晉科說:“1998年夏天,我剛中專畢業,閑來無事就把家人和親戚要丟棄的煙盒整理了一下。不料,短短七八個月的時間,我收集了400多種煙標。那時候,收藏煙標成了我打發時間的小游戲。”
?
一旦愛上收藏,許多煙標收藏者就會把它當成一項嚴肅的工作來做,張晉科也不例外。在搜集煙標的過程中,張晉科身上發生過許多有趣的故事。“2000年,那時我在家鄉工作。有一次,無意中看到同事有13枚上世紀70年代出品的煙標,我就買了幾盒奶送給同事作為交換。現在看來,這個交易非常劃算。”張晉科說。
?
經濟狀況稍好一點后,2004年春天,張晉科正式走上了煙標收集的征途。
?
剛開始搜集煙標時,張晉科特別注重數量的積累。2008年,在接受《東莞時報》和《南方都市報》采訪時,張晉科的煙標藏品就達到了5445種,與2004年正式開始收藏時相比,增長了8倍多。如今,他收藏的煙標數量已經達到15000種。
?
當然,張晉科也明白,僅僅依靠數量不能說明什么,收藏一定要有特色。
?
正如他自己所說,剛收集煙標時,每每與其他煙標愛好者探討,他最大的感觸就是,拿不出多少像樣的煙標。于是,他決定在煙標質量上多下功夫。
?
2011年7月的一天是張晉科收藏煙標路上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在這一天,他確定了自己未來的收藏方向——廣東出品的煙標。
?
之所以鎖定這一目標,一方面是因為當時張晉科已經在廣東打工,能接觸到很多廣東出品的煙標,另一方面是因為廣東文化吸引著張晉科,他想借助煙標,細致了解廣東的建筑史以及其他文化。
?
今年5月,他利用收集到的1800多種廣東出品的煙標和一些相關資料,開始寫作“粵標展播”系列文章,論述對象涉及“特美思”“好日子”“羊城”“椰樹”“紅玫”等煙標,內容既有某煙標的發展歷程,也有對煙標版式設計的闡述,研究可謂細致入微。
?
如今,煙標收藏界的人提起廣東出品的煙標,首先想到的就是張晉科。在這一個煙標主題上,張晉科算是小有所成,他自己的煙標在收藏界也算有了一席之地。
?
在煙標收集過程中,張晉科發現一些煙標破損或沾滿污漬,影響了煙標的品相及價值,特別是解放初期至六七十年代的煙標,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受損或有瑕疵的煙標如何處理?結合收藏界針對珍品字畫、古籍孤本的修復方法,經過研究和實踐,張晉科找到了修整煙標的一個實用性方法:先把煙標放入清水中浸泡,使之充分浸透,三分鐘后,撈出來放在一張A4紙上,以充分吸收水分,然后用手輕拍紙面,再拿一張A4紙將煙標夾住放入書中,壓以重物,自然陰干,24小時后,取出煙標,即可達到平整、去污的效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