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古裝女子中,右邊那位手拿銅鏡與梳子的女子,神情略帶憂思,舉止十分矜持。
煙草在線據中國煙草博物館編輯整理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凡可以用來加工成藝術品或者生活用品的材料,都能引起能工巧匠的興趣。器具的材質可分有機和無機兩類,取自于動物身體的材質,如象牙、犀角等,屬于有機材料,玉石、水晶等則屬于無機材料。明清時期,文人雅士更加注重精神追求,名貴材質開始在藝術品制作中大量使用,而且這類名貴材質不管是有機還是無機,都質地細膩,易于把玩。
?
中國煙草博物館中收藏有一對古裝女子象牙圓雕鼻煙壺,是難得一見的珍品。兩位女子中,其中一位手抱紅漆阮(一種傳統的彈撥樂器),另一位手拿銅鏡和梳子。執阮者頭發盤成一個簡單的發髻,臉部突出,柳葉眉、丹鳳眼、櫻桃紅唇,長袍袖口、裙擺處有金色祥云紋,上身披一件描金蕉葉紋披肩,身上紅綢飄逸及地。另一位執銅鏡者頭盤高髻,花飾掩耳,神色凝重,姿態矜持,似若有所思,長袍袖口、裙擺處為玫紅色,有金色花瓣紋裝飾,上身披一件描金祥云紋披肩,紅綢飄帶縈繞周身。與執阮女子相比,該女子服飾顏色略顯暗淡,但不失華貴。兩名女子猶如主仆二人,執鏡者似為深閨小姐,執阮者疑是隨身女仆。兩枚鼻煙壺均為象牙質,壺身造型別致,頭部為壺蓋,設計巧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
據考證,這對鼻煙壺采用的是廣東牙雕制作工藝。廣東牙雕又稱南派牙雕,是以象牙為原材料進行雕刻的傳統手工技藝。明清時期,廣東牙雕的制作工藝與生產規模達到頂峰,其雕工精湛,并講究材質的漂白和色彩裝飾,作品多以玉質瑩潤、精鏤細刻見長。按工藝技法來分,廣州牙雕有雕刻、鑲嵌、編織三大類。雕刻多采用陰刻、隱起、起突、鏤雕,主要與廣州獨特的氣候條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廣州氣候溫暖濕潤,象牙不易脆裂,宜于制作鉆鏤、透雕的作品,因此鏤雕逐漸成為廣州牙雕工藝最具特色的技藝。比如象牙球,廣東雕工可用一塊整料雕出32層,每層都可以轉動,讓人嘆為觀止。
?
清康熙實施海禁以后,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唯一港口,東南亞等地的象牙遂大量輸入廣州。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當地牙雕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廣東牙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其工藝遠遠超過了其他地方。廣東牙雕在清代牙雕史上別具一格。據《廣州通志》記載,當時,在廣東曾流傳“蘇州樣,廣州匠。香犀、象、蜃、玳瑁、竹、木、藤、錫諸器俱甲天下”的說法。從傳世廣東牙雕之多,技藝之精,做工之繁,可窺見其規模遠遠超過蘇、杭等地的牙雕。據檔案記載,清朝宮廷曾非常流行象牙絲編制席(由象牙劈絲編織工藝制成。在清代象牙劈絲編織工藝是廣東牙雕的絕活)。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帝下令,廣東不必再進貢象牙席。可知,象牙席是當年廣東進貢的貢品。因為雍正帝看到此物,覺得勞民傷財,所以下令取消象牙席的進貢。這道命令體現了他勤政愛民的思想。
?
20世紀80年代,由于全球保護野生動物運動風起云涌,大象作為重點保護對象,國際上規定任何國家不得銷售象牙及象牙制品。我國政府嚴格遵守這一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廣州牙雕工藝逐漸衰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