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國煙草博物館編輯整理 太行區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革命根據地之一。“七七”事變后,由于華北抗戰形勢日趨惡化,中共中央決定在華北地區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1937年10月成立冀(河北)豫(河南)晉(山西)省委領導正(河北正定)太(山西太原)路以南地區的抗日斗爭,1938年8月改稱晉冀豫區委,1943年10月改稱太行區黨委,直到1949年全國解放。?
八年抗戰中,太行區對整個晉冀魯豫革命根據地的創立發展,對華北地區的持久抗戰,起到了戰略據點作用。太行區在出色完成軍事戰備任務的同時,經濟建設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績。煙草制造業在太行區經濟建設中扮演了較為特殊的角色、發揮了特有的作用。抽煙在太行區軍民中非常普遍,而且可以說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抽煙消耗資金大,財政負擔過重,太行區把香煙定為奢侈品加以控制。太行區黨政領導高度重視煙草問題,并根據這一地區的特殊情況開展深入研究,在煙草生產方面采取了嚴禁區外煙草進口、大力鼓勵區內煙草生產、開辦公營煙廠、減少財政支出的積極措施,有效地保證了區內人民和軍隊的需要,同時還將多余的煙草產品輸出換鈔,采購補充了一些區內急需的緊缺物資,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了積極作用。?
太行區有著良好的煙草種植傳統和良好的煙草加工基礎,煙草加工業比較發達,卷煙廠(作坊)最多時曾達四五百家,最少時僅有公營的一二十家。煙草業的變化與當時的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1942年 太行區提出了嚴禁外來紙煙人口,限制私營煙草業發展,大力發展公營煙草業的思路,同年邊區政府對紙煙實行了專賣,并設立了5 個煙廠配合紙煙專賣處抵抗外來紙煙人口,同時政府在提高公營煙廠紙煙的質量上加大投入、下狠功夫,煙質大幅度提高,私營煙廠由于抗不過公營廠紛紛倒閉,到1943年2月私營煙廠全體停業,太行區的紙煙業完全走上了公營。?
太行區的公營煙廠中,太行實業社直屬的七個煙廠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太行一、二煙廠設在山西黎城,三、四煙廠設在河北涉縣,五、六煙廠設在河南林縣,七煙廠設在山西陵川,共有卷煙車100多架,其生產的香煙品牌有:光明、甜煙、虹光、飛虎、火車、新華、紅星、勝利、黎明、豫北、五福、大鵬、醒獅、太行、燈塔、跑馬等等。?
太行區公營煙廠煙標的設計很有特色,從煙標構圖上講,整個煙標正版和兩側版面有圖案和標識,副版為白版無圖案、標識和文字;從標面文字上講,標名一般以漢字為多,有時配有不規范的拼音,廠名有的是漢字,有的是拼音,側版"香煙"二字一般為英文;從煙標的印刷著色上講,一般是以兩套色和單一色為主;從用紙上講,一般是薄麻紙和厚白紙,質量都不太好;從包裝上講,一般都是橫包裝,帶高包頭;從煙支數量上講,一般是20支裝。?
太行區公營煙廠香煙品牌的命名都具有積極的象征意義,把奪取抗日勝利的必勝信念都附涵在煙標上了,如:用“紅星”、“燈塔”等象征領導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共產黨,用“飛虎”、“醒獅”、“跑馬”、“大鵬”等象征英勇善戰的八路軍,而用“新華”、“太行”、“豫北”直接繪就了一幅新中華的美麗畫卷,“勝利”、“虹光”、“黎明”則表明抗戰必將勝利的堅定信念。煙標正是采用了這些特殊的題材才使煙標的整體設計具有了蓬勃的活力,才把太行區人民的濃濃愛國之情載人了新中國的輝煌史冊,煙標成了再現歷史的有力見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