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斜弦常入畫,空蒙景色踏山郊。走進陜西省略陽縣的譚家莊村,美景入簾,人們安居樂業,一片祥和。
很難想像,這個地方曾是遠近聞名的深度貧困村,常駐人口248戶96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33戶490人,貧困發生率53%。
2017年4月,何山,一個剛剛走出校園,對生活充滿向往的小伙子,受略陽縣煙草專賣局的委派,來到這個村擔任第一書記。
何山介紹略陽縣局(分公司)扶持修建的育苗大棚
“天晴揚灰、下雨泥濘,在村里轉悠了半天也找不到個廁所”。晴天出門一身土,雨天出門一腳泥,這是當時譚家莊村的真實寫照。
駐村后,小何書記迅速適應角色轉變,利用一周多時間,對全村貧困戶進行了逐一走訪,與村組干部深度溝通與交流,把每一個細節記在筆記本上,記在扶貧日志上,摸清戶情,掌握村情,研究制定村五年產業發展規劃和針對性的幫扶措施。不到半年時間,他吃透譚家莊113戶貧困戶家庭底子,從此和貧困戶交上了朋友。
每個貧困戶情況不一樣,何山通過分類施策,指導群眾用行動改變現狀,用愛燃起對家人、孩子的責任。遇到對孩子的教育疏于管理的,他就反復耐心講教育對家庭的重要性;見到衛生狀況差的,他就幫助打掃院落,用實際行動感染群眾。在他看來,一線扶貧不是簡單的填填表就完事了,而是用腳步用愛去感染更多群眾投入新生活,奔向全面小康路。
育苗大棚內茁壯成長的煙苗
“怎樣才能讓貧困人口有事干有錢掙,讓脫貧成效不斷得到鞏固呢?”何山不由想到了烤煙種植。會同聯村“四支隊伍”,最終確立了譚家莊村“烤煙上山、蠶桑入川、烏雞進林”的多元化特色產業齊頭并進的發展模式。依托行業資源優勢和扶貧政策,何山先后爭取幫扶資金60萬元,建成了全縣第一家占地800m2、年種植烤煙15萬株的辦公、生產一體型現代化烤煙農場。實現了幫扶村從“深度貧困的空殼村”到“鄉村振興示范村”的華麗轉身。望著綠野茫茫的“金葉子”,小伙子開心的笑了。
可產業發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2018月7月的一個電話讓何山心急如焚:“村里好多煙農正在烤煙,突然跳閘了,你趕緊想想辦法”。接到電話后,何山迅速召開四支隊伍工作會,一群人把飯桌當成會議桌,研究解決方案。烤煙農場供電半徑不遠但除了供應農場外還供著村里248戶人家的的用電,負荷重電壓質量自然有些欠缺。在烤煙農場入駐初期,用電情況還算穩定,隨著就業人員不斷增多,烤煙用電也成倍增加,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導致主要設備空壓機不能全部開啟。問題找到后,何山多次聯系當地供電服務中心、計劃建設部、郭鎮供電所,選出最優方案開展施工。按照工程施工方案,新增大容量變壓器、更換大平方導線的辦法,最終徹底解決了中梁山煙區生產用電擴容問題。看著好幾家煙農當年都擴大了煙葉種植面積,小伙子心里倍感慰籍。
譚家莊村烤煙集體農場生物質新能源磚混密集型烤房群
“家里生病的老人能照顧上了,孩子也能管上了”,43歲的村民楊茹,一家7口。2020年其父因腦溢血失去自理能力,身體每況愈下,一天三頓藥不離口,這一切讓楊茹心如刀絞,原本貧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楊茹也因照料老人,無法外出務工。得知消息后,何山經常到她家陪她聊天,向她宣傳扶貧政策,動員她到烤煙農場打零工。“把錢遞到我手上時,我手都是顫抖的。看著紅紅綠綠的鈔票,我又激動又高興,從心里感謝國家的扶貧政策,感謝咱們的扶貧干部!”楊茹由衷地說。2年時間不出門就能賺到4萬余元,楊茹心里那是一個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今的譚家村舊貌換新顏,全村農戶入戶路和庭院硬化率達95%以上,廁所達標率在85%以上,修建了譚家莊村有史以來第一座水沖式公廁,村莊環境面貌明顯改善。群眾滿意度綜合排名由過去的倒數第一變成從了如今的全鎮第二, 城里小伙,在山里得到歷練,接了地氣,有了底氣。雨后放晴,何山胸前的黨徽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