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行業為國家帶來巨額財政收入,也為國民健康和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直接和間接負擔。今天是世界無煙日,借一則最新研究了解一下全球和中國煙民現狀。中國情況,不太樂觀。
作者 | 湯波 分子生物學博士
在過去的30年,全球因吸煙引起的死亡人數超過2億,引起的年度經濟成本超過1萬億美元。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全球控煙措施在這30年來取得顯著成效,不過,中國在吸煙人數、煙草消費量、因吸煙死亡人數等多項指標上穩居全球首位,吸煙率下降幅度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控煙形勢不容樂觀。
中國控煙,成效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2021年5月27日,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及日本等國家的數百位研究人員組成全球疾病負擔2019煙草合作小組,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對3625個全國代表性的調查中與吸煙相關的各項指標進行建模,按年齡和性別劃分,評估了204個國家和地區在1990年至2019年的煙草使用率和歸因于疾病的負擔,以更全面地評估吸煙對健康的影響。
結果表明,中國吸煙人數和煙草消費量均穩居全球第一。在全球范圍內,2019年共有約11.4億人吸煙,比1990年的9.90億顯著增加,主要歸因于全球人口增長。2019 年,中國有3.41 億吸煙者,占到全球煙民的30%,居全球第一。2019年全球煙民共消費煙草相當于7.41萬億支卷煙,中國煙民則消費約2.72萬億卷煙當量,占世界煙草消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樣穩居全球第一。
因人口龐大,中國因吸煙死亡的總人數和絕對增幅全球居首,也在意料之中。2019年,全球范圍內約有769萬人的死亡與吸煙有關,另有2億傷殘調整壽命年損失也歸因于煙草,分別占全球死亡人口和傷殘調整壽命年損失的13.6%和7.9%。1990 年至2019 年間,全球68個國家因吸煙導致的全因死亡比例顯著下降,65 個國家基本保持穩定,另有71個國家顯著增加。中國因吸煙死亡的人數從1990年的150萬例增加到2019年的240萬例,2019年因吸煙死亡人數是第二名印度的2.4倍,占到全球的31.2%,中國也成為近30年間可歸因于吸煙死亡人數絕對增幅最大的國家。
但中國吸煙率下降幅度竟然也顯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顯示我國控煙成效并不理想。據報道,全球15歲及以上男性的平均吸煙率達32.7%,女性平均吸煙率則為6.6%,比1990年分別下降了27.5%和37.7%,反映出近30年全球控煙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巴西控煙成效最為顯著,男性和女性吸煙率降低均超過70%。在 15歲及以上的人群中,男性吸煙率最高的國家主要是亞洲和大洋洲,而女性吸煙率最高的國家大多在歐洲和大洋洲。
2019 年吸煙人數最多的十個國家,合計占全球吸煙人口的近三分之二,分別是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美國、俄羅斯、孟加拉國、日本、土耳其、越南和菲律賓。2019年,中國15歲及以上男性的平均吸煙率接近50%,顯著高于全球水平,而女性吸煙率為3.5%,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近30年來,中國男性和女性吸煙率分別降低20.9%和18.2%,控煙成效顯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煙草造成的健康、經濟損失驚人
之前英國和美國多項大規模長期隊列研究顯示,多達三分之二的長期吸煙者最終會死于與吸煙有關的疾病。而據全球疾病負擔2019風險因素合作小組在2020年10月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上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在2019年因吸煙死亡的人中,約有80%的為男性,約占男性全因死亡人數的20%,在20項全球男性死亡2級風險因素中排名第一,而與煙草有關的女性死亡人數占女性全因死亡的比例則略低于6%,在女性死亡因素中居第6位。另外,煙草也是男性傷殘調整壽命年損失的第一因素,是女性非致命疾病負擔的第七因素。
煙草居全球2級死亡風險因素之首(圖為男性死亡風險因素排名)
據統計,與吸煙有關的健康問題多達36項,其中缺血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以及中風,成為與吸煙相關的主要健康風險,這些因素造成的死亡人數之和占到因吸煙死亡總數的70%以上。除了發達國家,缺血性心臟病是因吸煙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中國則略有不同。據武漢大學和湖北省疾控中心分析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數據發現,2017年中國因吸煙死亡的疾病主要集中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臟病、肺癌和中風,這一結果與2019年的數據基本相同。
吸煙也造成了巨大社會負擔。在過去的 30 年里,全球每年因吸煙導致的經濟損失超過 1 萬億美元,中國也損失巨大。據成都中醫藥大學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于2021年2月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2015年中國可歸因于吸煙的醫療支出約為452.8億美元,占全國醫療總支出的7.2%。另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等機構于2021年4月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2017年,中國肺癌發病達81.3萬人,死亡肺癌患者69.2萬人,肺癌造成傷殘調整壽命年損失超過1500萬,均占全球的37%左右,是全球肺癌第一大國,其中吸煙是肺癌的最主要因素。據北京協和醫學院國家癌癥中心和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聯合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2017年中國肺癌造成的總經濟損失達25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534億美元。
中國控煙舉措能否更給力?
自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控煙框架公約》通過以來,全球控煙取得顯著成效。從2005年之后,大多數國家進入了15歲及以上人群的吸煙率快速下降的時期。除了巴西吸煙率降低73.4%之外,挪威和塞內加爾吸煙率下降了50%以上,而冰島、丹麥、加拿大、澳大利亞、哥倫比亞和哥斯達黎加也下降超過45%。相對而言,中國15歲及以上人群的吸煙率只降低了19.5%。
據全球疾病負擔2019煙草合作小組的研究報告顯示,吸煙死亡人數和控煙成效往往與國家或地區的收入有關。在2019年全球因吸煙死亡的769萬人中,約有近80%來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或地區。在2019年吸煙率超過20%的73個國家或地區中,有近60%的屬于中低收入國家或地區。在2019年因吸煙導致的全因死亡比例顯著增加的71個國家或地區中,中低收入國家或地區占比超過90%。
很顯然,由于煙草行業利潤豐厚,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對煙草稅收具有較高的依賴度,這些國家的政府很難采取更嚴厲的措施來控煙。據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煙草行業實現工商稅利總額1.28萬億元,上繳財政總額1.2萬億元,約占全國財政收入的6.7%。不過,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政府決策者必須處理好煙草行業帶來的短期利益與煙草對公民健康和國家經濟帶來的長遠傷害之間的矛盾,采取對國家、社會和公民的未來更有利的控煙措施。
煙草帶來國民健康風險,也帶來豐厚利潤和稅收。
全球疾病負擔2019煙草合作小組也吐槽,大多數國家在控煙方面做得還不夠,呼吁各國政府采取比現有政策更有力更嚴格的控煙措施,比如設置煙草稅,通過提高煙草購買成本減少煙草消費,既能增加國家的財政稅收,又能減少吸煙者數量,這也是巴西控煙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舉措之一。總之,控煙是個漫長漸進的過程,需要政府、公民和各種組織共同努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