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以——計劃之中而又超出預期——的狀態和節奏實現了「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即便有強烈的主動調控,從3月份開始連續地調、減、控、收,整個上半年所實現的銷量增長、收入增加、結構提升、品牌成長、狀態鞏固、客戶滿意都仍然比預期要好、比進度要快、比計劃要多。有相當多的重點品牌也都喜提銷量、收入、結構「三個增長」,甚至一些前幾年的增長困難戶,都重新找到了增長的「快落」,有得來全不費功夫的錯覺。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市場形勢的向好與宏觀調控的加強幫助零售客戶的經營效益和經營信心得到了更進一步的鞏固提升。對于行業高質量發展全局而言,保持定力和穩定預期是至關重要的兩個支點,前者取決于行業在增長面前的清醒態度、在壓力面前的耐心韌勁;后者離不開傳遞并幫助零售客戶建立起穩定的發展預期,吃下定心湯圓加調動經營積極性。
從節奏上看,上半年經歷了「前快」、「中調」、「后穩」三個階段。
依靠穩定的市場需求、強有力的宏觀調控,以及全力爭取主動的產業意志,在1月份創下歷史銷量新高之后,今年前兩個月就順利實現了計劃之中的抓早抓實、高于預期的高開高走,特別在2月春節過后,經過有效的狀態監控和投放調整,全國市場的品牌狀態、價格執行、社會庫存均處于可控和向好的態勢,也為后續和全年爭取到了更多主動。
得益于前兩個月高開之后的穩走,以及落實「十六字」調控方針的嚴肅性與連續性,今年的市場調控不僅時間上比往年來得更早,態度和力度也更加積極主動。圍繞把經濟平穩運行和市場狀態擺在優先位置,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精準、精細兩個維度來實現更高水平的動態供需平衡,不再搞過去那種一刀切、短平快的強調硬控,依靠數據而不是依賴經驗來指導調控。
進入5月份以后的「趨穩」、「更穩」,在產業層面體現為從3月份開始收緊產能投放,自3月份當月、前4個月累計重新恢復銷大于產,并且不同于往年同期產量增長明顯大于銷量增長,今年上半年產量增長收緊至略高于銷量增長;在市場層面表現為總量增長適度放緩、結構提升明顯降速、社會庫存持續下降,從3月份開始的留有余地逐漸還原為指標更趨合理。
從增長上看,創新品類、結構提升和細分特色提供了有力支撐。
雖然從5月份開始,在大盤踩剎車的直接影響下,創新品類的銷量增長也有所放緩,但上半年的銷量完成仍然創下新高,市場份額也邁上了新臺階。短短十年時間,創新品類完成了從有益補充、形態豐富到規模擴張、增量支撐的角色轉換,截至目前超過六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接近四分之一的收入比重也奠定了創新品類的產業地位和空間。
這其中,細支高端化和中支規模化拿出了最直接的增長支撐,細支煙逐漸形成了中一類、高端煙和高價位三個具有規模化、成長性的主要價位,高價位「和大天壹」均已完成細支化產品輸出和市場占領,「南京(九五細支)」和「中華(金細支)」前景可期;高端煙「南京(雨花石)」、「黃金葉(天香細支)」完成了各自的高端突破,一些區域性品牌也因為細支創新而斬獲頗豐。
中支煙的規模化則保持了與高端化的同向同步,「金中支」和「雙中支」對于中支煙的市場啟蒙和品類普及是決定性的,對于「中華」重新走強也是決定性的,極大地緩解了「中華」的一度「虛高」和「軟、硬中華」的疲憊乏力。雖然「雙中支」一家獨大,但在高端中支這里,大品牌找回了活力,小品牌贏得了空間,到了普一類,中支煙的增長和表現也有目共睹、可圈可點。
背后的邏輯,是面對消費者對于健康度和舒適性的關注。細支煙、中支煙不僅提供了兩個方面更好的兼顧與平衡,也在更大范圍內有利于穩定消費意愿、拉長消費周期、緩沖消費趨減。另一方面,在個性化主張、碎片化消費和注意力分散的背景下,細支煙、中支煙的形態差異、風格特色既是中式卷煙品類的極大豐富,也有助于建設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市場生態、品類組合。
相比于從零到一的突破性,從一到十、成百上千顯然更考驗耐心和韌勁。在——圍繞建設現代化煙草經濟體系——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中,更加需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的堅韌不拔、堅持不懈。上半年「數據很好看、過程很平淡」的背后,正是體現了這樣的系統性、嚴肅性和連續性,并且能夠發現不少看似波瀾不驚、實則影響深遠的積極變化和進步提升。
第一、運行調控從技術到信心的全面提升。
從2020年工作提出并強調「四個必須加強」,圍繞「加強精準施策」的貫徹與落實,呈現出技術和心態的更趨成熟與細膩。有心的朋友,可以把最近兩年行業的月調度會、季分析會做梳理回顧,就可以體會到運行調控科學性、針對性、預見性、系統性的持續提升,從根本上保證了疫情期間的開足馬力與年末收官的合理回調,今年年初的積極主動與后續階段的有序調控。
第二、對穩定需求的極端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從供需動態平衡到高水平的動態供需平衡,平衡的本質就是對需求的極其重視。在消費人群、消費場景、消費意愿、消費數量、消費頻次減少且不可逆的背景下,除了通過從緊安排產能、嚴格新品開發、清退劣勢品規「多管齊下」來持續提升供給質量,也離不開供、需之間的打通與順暢,客觀、真實還原需求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接下來的關鍵在于滿足需求、引導需求、創造需求。
第三、強品牌成為新的品牌坐標。
過去,我們所習慣的品牌評價主要圍繞大品牌、小品牌或者快品牌、慢品牌而展開,但隨著需求側的消費升級與供給側的技術創新,結構效益型品牌的規模做大明顯比規模效益型品牌的結構做優更積極主動,今年表現突出的高端品牌、高端品規持續做強做大提供了極好的示范打樣,強品牌——強結構、強狀態、強口碑、強勢能、強活力——顯然更具競爭力、成長性。
在好狀態是好狀態,但好狀態不一定是真狀態推送中,討論好狀態與真狀態之間的差距,這些問題的存在并不影響我們對于上半年的積極評價,上半年的積極表現也不回避對于問題的關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