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福建龍巖林業人故事為題材的微電影《一方水土》獲首屆世界地質公園網絡電影節全球第二名。電影通過講述大學生回鄉就業、助力家鄉發展的故事,展現了溫暖的親情與鄉情。
同樣在龍巖,有一則故事很相似,但不同的是,故事的主人公與煙葉、與煙農有著不解之緣。
先來看一看故事的發生地——上杭。“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如畫夕陽中”,這便是詩畫之鄉上杭的真實寫照。這里山環水抱、景色宜人,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地承載物,物養育人。這方水土孕育萬物,讓這里的煙葉也擁有了優越的生長環境。
基于對家鄉水土的依戀,回鄉創業本身散發著特有魅力,龍巖人李曉文2012年大學畢業后選擇了回鄉。跟他一起回來的還有如今的妻子、同為大學畢業生的梁永英。
站在中都鎮廣袤的稻田邊,空氣清新,綠意滿了眼眶。李曉文指著眼前的稻田,向記者講述著從“大學生農民”一步步成為“龍頭企業創始人”的故事……
他的故事里有與父輩、與煙農的濃厚情緣。
父輩也曾種煙,家里還經營著農資店,這使得李曉文對農業、對煙農有著更深的了解。因此,回鄉后他將許多村里拋荒的土地流轉出來,集中種植煙葉、水稻。作為高素質、高學歷的“職業農民”,他和妻子不僅研究種植技術、試種水稻新品種,還在用工方式變革等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如今,他的米業公司已成為當地龍頭企業。
他的故事里還有與煙草企業、煙葉生產的深厚情誼。
為穩定糧食生產、煙葉生產,實現煙農增收,近年來,龍巖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積極推廣煙后稻種植。這與李曉文的想法不謀而合——在種植中他發現,煙后稻的顆粒更加飽滿,品質上乘。“前幾年,煙草公司找到我,希望合力推動煙稻融合發展,我那時也在打造煙后優質大米品牌,時機十分契合。”李曉文介紹說。
經過多年實踐,在多方合力推動下,一種“煙農+合作社+龍頭企業+煙草企業+政府”的多主體聯合發展模式在龍巖應運而生。李曉文的企業雖然只是其中一環,但也成為一條重要的紐帶。
龍巖市局(公司)煙葉生產部員工林志華告訴記者,目前龍巖已逐步形成了“以稻穩煙、以煙促稻、煙稻融合”的產業綜合體建設模式,并力求把煙稻融合產業打造成閩西鄉村振興的引領產業。
如今,由上杭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牽頭與煙農簽訂協議,以煙農入股的方式解決用工問題、穩定煙農隊伍,以米業公司為主導的煙后稻基地化“種植—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模式已經形成。在該模式下,煙草公司負責煙后稻的生產技術指導和監督,煙農合作社負責種植過程管理和訂單式收購,米業公司向煙農合作社采購優質稻谷并自行加工銷售。
在李曉文的公司,記者看到多臺機器設備正在運轉,“紅古田”“紅土分外香”等品牌稻米已大批包裝儲存待運。“這是剛剛加工好的煙后稻,將利用海晟連鎖公司非煙平臺渠道進行銷售。”李曉文說,“煙稻輪作增加了土地肥力,而且種煙留下的氮、鉀肥也可以被水稻吸收,有利于煙后稻生產成本降低和品質提升。”
據了解,僅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龍巖市局(公司)便借助非煙銷售平臺幫助煙農銷售大米約20萬公斤,今年銷售量更是攀升到了30萬公斤。同時,李曉文的米業公司也被評為“龍巖市大中專生返鄉農業創業示范基地”“龍巖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訓基地”“福建省糧食安全教育基地”。
這,就是一個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故事,一個商、企、農聯合推動產業融合、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故事。故事還在繼續,期待他們一起續寫更多精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