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2日,行業對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作出部署,提出「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為穩定宏觀經濟盡責任作貢獻」,強調「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把行業經濟大盤穩定在合理區間,為穩定宏觀經濟作貢獻,是行業要切實扛牢的責任」。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切實扛牢」這四個字分量很重、要求很高。
在以『增長穩』助力『穩增長』中,我和朋友們一起討論過,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穩增長」。煙草作為國民經濟的有機組成、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貫徹好、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就必須把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放在首位,自覺做到一切服從大局、一切服務大局。
新的一年,穩增長就是最大的責任擔當。
從1月份的情況看,整體上還是符合預期、達到要求,實現了計劃中的良好開局、順利起步,尤其結構提升的速度和幅度很快,一類煙的銷售又創下同期新高。以節后的市場反應和上周的銷售進度,考慮到去年2月11日到17日的春假假期安排,今年1、2月份拉通算賬下來,應該能夠在銷量、結構、狀態等方方面面為全年穩增長奠定好的進度和基礎。
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我看到春節期間的一些數據:1.白酒消費大幅下降(部分網紅天貓銷量同比下滑50%);2.電影票房在票價上漲17%的情況下,下降了25%,實際票房下降在36%左右;3.旅游出行下降了29%左右,即便把疫情影響出行的因素考慮進來,春節檔累計觀影人次相比去年同期減少近5000萬人;4.酒店入住率看著不算差,但總營收和平均房價都比去年下降不少。
我個人比較認同消費分化的判斷,在想花錢的地方拼命花錢,在想省錢的地方拼命省錢。在某種意義上,這就是最近五年拼多多和天貓能同時維持增長的重要原因。很多時候,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在同一類消費群體甚至同一個消費者身上同時出現,在消費意愿較高的地方舍得多花錢,再從消費意愿偏低的地方省回來,相當于「消費的內部分化」。
面對和適應這一代年輕消費者的「消費意愿較高/消費能力不足」矛盾,并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是牽引增量進而穩定存量的關鍵所在,也是今年穩增長乃至長遠增長穩的關鍵所在。眼下的關切,是真正重視——不易察覺易被忽略而行業數據又無法還原——的這些需求變化、消費分化并采取相應措施,只有打足提前量,才能讓我們在變化、分化面前不止于措手不及。
要看到,堅持「十六字」調控方針為穩增長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和前提,接下來是努力在心態和技術兩個方面持續提升。
過去,我們更習慣——更自我采信——為了什么就只能/必須犧牲什么,比如說,要保增長那就只能犧牲狀態,為了提結構就只能減少銷量,為了增銷量就只能大水漫灌,所以在那幾年指標沖高之后,我們用了很長時間、花了很大成本才慢慢修復基礎、改善狀態、提振供需,這樣的經歷重提這樣的經歷,顯然可以幫助我們在順的時候都更加清醒、克制和理性。
現在的情況當然很好,但如果外部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持續下去甚至還不斷惡化,外部環境的調整變化傳導至、影響到卷煙消費,又或者對行業提出的新要求——努力多做貢獻——未見得超出當前可承受,但明顯會打亂這幾年習慣的節奏,還能不能又應該怎么樣更好地適應與應對,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不能掛在嘴邊,而且越是這樣的情況越需要行業的逆行而上。
就像疫情防控,歲月靜好的時候是看不出來差距的,標語口號寫在墻上都很漂亮,一旦來了疫情突發,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高下立現、肉眼可見。在歲月靜好的時候多,做一些負重前行的準備,將「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堅決落實政策發力適當靠前的部署要求」轉化為更具體、更扎實的調控措施、市場策略,增強運行調控的前瞻性和針對性。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投放建設能解決問題,但不能指望投放建設解決所有問題。
這些年,投放建設的進步肉眼可見,從依賴經驗到依靠數據,在精準和精細兩個方面久久為功、持續提升。所以近兩年,不管是年初的爭取主動,又或者年末的有效調控,都有著很高的執行能力和調控效果,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和信心,但也要看到,投放建設有被作用夸大化和功能單一化的壓力與苗頭,過度依賴投放建設而弱化了其它方面的工具豐富和能力提升。
一方面,品牌培育不能只有投放建設。大品牌/大品規現在的狀態好不好?不僅是好,而且是很好。但這樣的好離不開「十六字」方針從源頭上擰緊龍頭,好的基礎和程度遠沒有數據還原那么好。反過來,在品牌建設、產品創新和客戶服務等方面的進步顯然還沒有同步,坐吃老本、水漲船高、慣性往前走并非個例,投放建設固然可以兜底下限,卻也難以拉高上限。
另一方面,運行調控不能只抓投放建設。現在,我們到零售客戶這個環節的投放建設基本做到了公平公開、科學合理,但零售客戶面向消費者的服務能力還需要持續提升和繼續加強,面對新需求、新趨勢需要及時的跟進與同步,幫零售客戶賣煙永遠比把煙賣給零售客戶解決問題,也唯有此,才能夠不再重復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對于告別增長焦慮,大品牌進入新周期的判斷,有朋友關心我,「是不是太樂觀了!?」我并不是盲目樂觀、過于理想,誤把夕陽當日出,而是期待大品牌不要滿足于一時增長、依賴于慣性增長,與其說「迷信」增長,不如講希望大品牌通過——更積極技術創新與更充分需求滿意——來維護增長。面對新技術、新趨勢,需求守不住,增長更守不住。
很顯然,「著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這是穩增長最大的信心所在,也是最大的責任所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