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在走訪煙酒店時,我們偶爾會看到一些柜臺陳列著一部分國產雪茄,細心地朋友會發現,每家煙酒店陳列的國產雪茄基本上都是固定的那幾款,相比花樣百出的中式烤煙來講,款式真是太少了。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國內生產雪茄的企業本來就比較少。國內現在可以生產雪茄的只有四家中煙公司——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安徽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這4家可以生產雪茄的中煙公司目前都有自己雪茄體系里面主力的雪茄品牌,比如山東中煙的泰山雪茄,湖北中煙的黃鶴樓雪茄,安徽中煙的王冠雪茄和四川中煙的長城雪茄。
一般情況下,全國各個零售店鋪里面較常出現的幾款雪茄產品,就是出自這幾家企業的這幾個品牌。
那么,#中國雪茄發展史#上,真的就只有這4家企業進行著國產雪茄的探索和研究嗎?
并不是,
其受歷史淵源、消費市場變化等諸多因素影響。
早在建國初期,國產雪茄工業就已經開始萌芽,當時主要集中在上海、四川、山東、浙江等地,除此之外,廣東、貴州、湖北地區也存在著少量生產供應。
后來,改革開放之后,雪茄企業通過引進國外先進雪茄制造設備和技術,擺脫了傳統手工制作的落后局面,同時國產雪茄產品質量迎來大幅提升。曾經在歷史上還創造了一段輝煌:1985年國內雪茄煙產量突破185萬箱。
接著,隨著「七五到九五」技術改造工程的完成,國產卷煙行業裝備水平、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實現大幅躍升,中式烤煙相比國產雪茄來講,更加獲得消費者普遍青睞。以至于到1990年代末期,大部分雪茄企業被關停。
被關停的原因,主要還是由于,和國外先有雪茄、后有卷煙截然不同,中國國內是先有卷煙、后有雪茄。因為先入為主的緣故,中國的消費者或許一直以來更加適應和習慣普通卷煙,對于雪茄煙,缺少基本的消費常識,也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消費習慣。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發生較大變化,很多追求時尚和生活情調的人們開始關注雪茄文化,甚至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出現了大量的「雪茄吧」「雪茄迷」「雪茄客」等潮流產物。許多二、三線城市中產人群逐漸加入雪茄煙消費的行列,這為雪茄煙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這樣的轉機之下,鑒于雪茄業正在復興,國家局重新認識到國產雪茄對于保持煙草行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性。于是,自2002年開始,國家局下發通知重新布局雪茄煙生產,先后批準在山東中煙、四川中煙、湖北中煙和安徽中煙四家工業公司設立雪茄生產中心。
如今,經過起起落落后,在高質量發展、多元化發展的大環境下,同時,中國智造、匠心智造的民族企業崛起,國產雪茄定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