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文學、廢話文學、發瘋文學、emo文學、擺爛文學、疫情文學……「文學梗」層出不窮,卻每每受到網上年輕群體的模仿和傳播,成為一種新的「財富密碼」。
不乏一些品牌試圖通過玩梗跟上年輕人的腳步,以此獲得青睞和互動。梗文化雖然傳播快、自帶流量,但是生命周期短,因此品牌利用網絡梗營銷多數時候只能出現曇花一現的熱度,品牌更需要做的是從這些「財富密碼」中找到共性。
就近期的各種「文學梗」而言,我們可以發現當下的年輕群體對內容的偏好——
貼近生活,能引起情感共鳴
優質的內容不一定能出圈,但出圈的內容營銷一定能引起情感共鳴。內容為王的時代,我們常常在想什么是優質內容、消費者喜歡看什么,但消費者或許也無法說清楚自己的喜好。
就如「廢話文學」,誰又喜歡聽滔滔不絕的廢話呢?但是它就是火了,因為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這是對在生活中聽到各種道理、接收同質化信息、看到海量信息的生活狀態的一種自嘲、宣泄、反抗的表達方式。而最近的「疫情文學」,則是將自己經歷過或觀察到的的疫情生活融入到那些膾炙人口的文學經典片段中,這種二次創作新穎有趣又看似高深實則無厘頭,閱讀的人哈哈一笑的同時又感同身受。
由此可見,品牌在進行內容營銷時,不妨先走進生活,從千篇一律的日常工作、悄然出現的時代變化、有共鳴感的情緒表達等角度提煉觀點內容,讓消費者脫口而出「這說的不就是我嘛」、「我也是」。
互動性強、娛樂性高
內容要想出圈,就得讓年輕人樂于傳播、便于傳播。首先需要明確當下消費者自發傳播的動機是:社交,網生一代活躍于各種媒體平臺,社交需求極度旺盛。什么樣的內容符合他們的社交需求?一是有趣,二是可以表達態度。
有些內容看過就忘,有些互動深入人心。我們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一百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可見調動多感官的互動體驗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將耳熟的語句魔改,有趣又令人不禁跟風二創再分享傳播,部分經典語句還可以做成表情包進行社交使用、可以通過情景演繹創作短視頻、可以成為脫口秀素材。好的內容營銷可以是一個引子,可以引起消費者共鳴、引起二創、引起傳播、引起討論。
煙草品牌內容若想出圈,不僅需要滿足以上兩點,
還需實現「品牌聯想」。
還記得「來根華子」這個梗嗎?這句話為什么能讓人心照不宣,是因為「中華」卷煙品牌的價值、代表的身份已眾所周知,通過短視頻主播的情景演繹和詼諧表現,令受眾印象深刻同時可以通過留言評論、社交話題等方式提高其傳播度。
而在當下社會環境中,有南京(炫赫門)「一生只愛一個人」喚起消費者對愛情的向往,借一包煙實現一句愛的表達,長久以來,已經形成消費者聽到「愛情、煙、表白」等字眼就能聯想到南京(炫赫門)的條件反射。與此相似的是,貴煙通過《貴相隨》讀本、攝影大賽、跨界體驗活動等傳遞「遇見貴州,人間煙火撫人心」的地域及品牌內涵與溫度,喚起消費者對煙火生活的情感共鳴,讓貴煙成為貴州的一張特殊名片。
從熱點中洞察思維變化,從變化中尋找突破契機,品牌內容營銷之路尚且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