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煙草行業高標準打造產業綜合體試點,推動煙葉主業與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促農增收成效明顯,很多種煙村擺脫貧困,逐步發展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然而,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煙葉產業的比較效益正在逐年降低。如何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做好產業融合?如何讓煙葉產業持續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讓我們一起來看全國多地煙區的做法~
云南煙區:念好“致富經” 打造新高地
云南羅平縣油菜花海。曲靖市局(公司)供圖
每年七八月份,云南蒼山腳下,洱海岸邊,萬畝煙田成為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煙田旁,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古生村和洱海生態廊道。村落里街巷整潔、溪水環繞、綠樹成蔭,古橋、古廟、古樹、古戲臺等歷史悠久。洱海生態廊道全長129公里,有超過790公頃的生態濕地和湖濱緩沖帶,是大理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張嶄新名片。
在這片旅游資源的集中地,萬畝煙田發揮了重要作用——每年農閑或輪作時,煙農們會種上五彩斑斕的七彩水稻和彩色油菜,每到旅游旺季,數以十萬計的游客前來游玩。此外,大理州煙草專賣局(公司)還打造了九品香水蓮觀光旅游景區和生態養殖垂釣區,大大豐富了當地的旅游資源。
之所以選擇“煙葉+旅游”的農業生產、觀光發展模式,是基于云南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地方發展實際的需要。云南煙區結合區域豐富的特色旅游資源,著力打造農業觀光旅游樣板,幫助煙農念好“致富經”,打造新高地。
云南省騰沖市沙壩村開始輪作烤煙與萬壽菊,夏秋時節,大面積的萬壽菊成為游客和攝影愛好者的好去處。圖為近日游客在沙壩村萬壽菊花叢中留影。楊聰娟攝
在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煙葉處負責人看來,借助云南豐富的旅游資源,打造“煙葉+”的田園觀景點,不僅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是煙草行業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具體體現。
家住舊屋基鄉的煙農王金成,2006年依靠種煙收入在村里建起了一棟三層小樓;2018年,他抓住當地政府大力發展旅游業、煙草部門搭建“煙葉+旅游”產業模式的契機,購置了一個院子和兩間磚房,開起了“農家樂”。
王金成給記者介紹說,在旅游旺季,最多的時候他每天要接待200名游客,僅農家樂一項,每年就可增收13萬元左右。
“煙葉+旅游”,為云嶺高原的煙農開辟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增收新路徑,打開了產業增效、煙農致富的一片新天地,也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了一份力量。
(記者?杜星霖/文)
四川煙區:立足“產業鏈” 形成新格局
近年來,四川涼山煙區采取苦蕎麥與煙葉輪作的模式,助力煙農增收致富。圖為西昌正中食品公司苦蕎產品流水線加工車間。周朋?周國璐攝影報道
走進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哈哈煙區產業綜合體,這里建有高效生態有機肥料廠、生物質燃料生產廠和煙田廢棄物回收加工處理等配套產業項目,實現了以煙葉生產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
高效生態有機肥料廠是采用“合作社+龍頭企業+煙農”模式建設成的。在這里,煙農以土地流轉的方式,統一將土地交給合作社,然后租給肥料廠使用,煙農得到土地流轉金;每生產1噸高效農家肥,合作社可分紅55元,每年預計收益110萬元以上;煙農可以在肥料廠打工賺錢,合作社年底再以分紅的形式給大家分紅,讓煙農得到“土地流轉+分紅+務工”的收益,形成了煙農“自家田里打工、自己村里上班”的新生產格局。
冕寧縣哈哈現代煙草農業園區5萬畝集中連片煙田一角。周國璐攝
四川煙區在穩定煙葉主業、保障特色優質煙葉供應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多元產業融合發展,重點圍繞提高煙田復種指數,建設有機肥生產加工、生物質燃料生產、煙田廢棄物回收加工處理等配套產業項目,圍繞土地流轉、生產組織、渠道拓展等環節,開展煙葉與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的實踐探索,深度參與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四川煙區緊扣煙葉生產上下游,延伸產業發展鏈條,引導煙農和合作社建立、完善“煙葉秸稈生產有機肥—有機肥還田”“煙葉秸稈生產生物質燃料—生物質燃料烘烤煙葉—生物質燃料灰分還田”“煙田地膜回收—再利用生產煙用物資”等多條綠色循環發展產業鏈,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運營,將產業鏈增值收益留在煙區、留給煙農。
在經營管理模式上,四川煙區采用“煙草行業+科研院所+龍頭公司+合作社”的發展模式,發揮各方優勢,激發主體活力,行業引導整體推進,科研院所提供技術支持,龍頭企業提供銷售渠道,合作社以土地及設備入股,有效匯集了多產業協調發展的合力,初步形成了“產銷緊密對接、村社聯合經營、專業服務支撐”的經營管理模式,有效推動了產業化經營。
(記者?馮俊霞/文)
貴州遵義煙區:璀璨“珍珠”耀黔北
貴州遵義煙區在產業綜合體建設中著力培養種植主體和產業工人兩支隊伍,讓當地群眾享受到綜合體建設的紅利。圖為產業工人在煙田勞作。吳清海攝
近年來,貴州省遵義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通過重點打造煙區產業綜合體,融入鄉村振興大局,穩固煙葉基礎,凸顯遵義煙葉“蜜甜香”品牌特色,全力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
遵義各地煙區產業綜合體利用區位、設施優勢,進一步完善有機肥集制工場、地膜回收工場和生物質工場“三場合一”運行機制,引導合作社開展烤煙廢棄資源產業化利用。
走進遵義各地的煙區產業綜合體,幾乎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花茂綜合體,煙葉與水稻輪作,與蔬菜既輪作又茬作,一年四季為煙農帶去收益;在鳳岡臨江綜合體,主干道一邊是烤煙一邊是水稻,已成為當地的一大風景,烤煙品質突出,水稻顆粒飽滿;在桐梓九壩綜合體的核心區——山堡村,烤煙與西紅柿、西瓜等作物相映成趣,不少煙農還在家做起農家樂生意,家家賺得盆滿缽滿……
在遵義市播州區楓香花茂產業綜合體土壩區域,當地煙農利用插秧機開展水稻插秧作業。張燦攝
建設煙區產業綜合體,在產業布局上,遵義市局(公司)始終突出煙葉主體地位。
遵義市局(公司)堅持因地制宜,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壩區耕地資源優勢與區域稻米主導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糧煙互補的高效特色產業,形成“以煙穩糧、以糧促煙、煙稻共生”的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推動煙葉產業與當地特色產業深度融合。此外,各綜合體引入與煙葉協調發展、互補高效的蔬菜等特色產業,形成了煙稻輪作、種養結合、煙蔬茬作等多種基本煙田高效種植模式。
桐梓茅石綜合體是煙葉產業與當地特色產業深度融合的一個突出樣本。茅石煙站站長張宏兵告訴記者,老高山食品有限公司是桐梓縣的龍頭企業,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蔬菜原料。在綜合體建設中,桐梓縣局(分公司)與老高山公司積極協商,大力發展“烤煙+蔬菜”種植,每年提前與老高山公司對接訂單,讓綜合體內的農戶按訂單開展蔬菜種植。
得益于高度的統籌規劃,在綜合體內,遵義市局(公司)實現管理創新,健全完善覆蓋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專業服務體系,深翻整地、旋耕起壟、培土上廂等環節全面實現機械化作業,煙葉生產全過程用工進一步減少,綜合體內煙農煙葉戶均產值23萬余元,煙葉規模經營的效益優勢進一步顯現,在引領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記者?吳清海?通訊員?張映/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