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期間,一件有關可樂的小事火了。
封控期間,浦東某小區內一位業主孫先生,主動拿出12瓶可樂,放在樓棟大堂共享給鄰居。隨后幾日,這12瓶可樂開啟了一場「以物換物」的奇妙之旅。這瓶可樂先后被鄰居拿走,又被換成了辣醬、牛奶、蔬菜、肉菜、小朋友的盲盒玩具、小狗的紙尿褲、巧克力等產品。
從3月到現在,在部分被疫情圍困的地區,可口可樂一直是稀缺品狀態。有網友表示,家里僅剩兩瓶可樂,每天抿一口,到最后氣全跑了,喝起來像小時候的甜糖水。
也有網友分享了所在地的物物交換法則:
一瓶可口可樂=3棵青菜=5個雞蛋=2個五號電池=5卷衛生紙。可口可樂處在物物交換的頂端,可以換任何物品,是「民間」公認的硬通貨。
可口可樂的「硬通貨」之路
如果說可口可樂是世界第一知名品牌,估計會沒人有反對意見。
恰當的出現時機。1919年,美國頒布禁酒令時,可口可樂趁機做大,成為全民的酒精替代品,奠定了在美國碳酸飲料市場的領導地位。在國內做大后,借助二戰時期,使其與星條旗、山姆大叔一起成為代表國家的元素。
成癮性、好寓意與廣為人知的經典元素。在1903年以前,可口可樂是含可卡因成分的成癮飲品,當時經常被用作緩解疾病的藥物。后來雖然去掉了可卡因成分,但其高糖分依舊有成癮性。
合適的營銷策略。長期與電影明星、運動員名人、總統保持良好的關系,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影響力和銷量;將產品與年輕、快樂的概念深度綁定,保持產品年輕化;創造經典可口可樂圣誕老人形象,借助節日展開營銷;植入影視化作品;
清晰直白的商業模式和買得到的渠道策略。無論是大商超、便利店、食品店,哪怕是荒郊野外的加油站,凡是有人煙的地方就能買到可口可樂,建立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感。
誰可擔當煙草行業的「社交貨幣」
可口可樂能在全球持續暢銷一百多年,與其品牌塑造、渠道建設、商業模式、公關操作、粉絲文化、收購合作、品系開發,以及對體育和公益事業的投入都密不可分。是獨特的魅力和深不見底的營銷功夫,才塑造了這樣的全球知名品牌。
某種程度上來說,煙草與可樂在市場覆蓋面、成癮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中國是全球煙草第一大消費國,截至2019年,中國成年煙民人數高達2.87億人。如此龐大的市場之下,誰能擔起「硬通貨」的名號?
毋庸置疑,一定是那些在口味、包裝、文化上具有全國普適性的產品,如「中華」、「新版利群」、「硬黃芙蓉王」、「跨越」等。它們基本行銷全國,受到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消費者的認可。不過,這一情況更適合一線城市。
在二三線甚至更小的城市,情況又有所不同。一方水土培育一方生活習慣,一方人抽一方煙。受地域文化、意見領袖的影響,小城市內會有不同于大單品的「社交貨幣」,即自己的地域煙。比如,安徽的「金皖」、河北的「金石」、河南的「帝豪」、山東的「新品」等。他們在地方市場上的影響力并不比全國大單品弱。
煙草的下一個「硬通貨」可能出現在高端煙上
回看可口可樂走過的路徑,就會發現,對市場而言,產品很重要,但營銷同樣重要。兩者齊下,才能撬動消費者心智,打造具有市場影響力和長久生命力的產品。
對于煙草來說,想要成為「硬通貨」、社交貨幣,就要具有全國普適性的吸味品質和文化,以及全國市場的影響力。從流行的陳皮味道的「跨越」、無糖的元氣森林,近期「中華」升級的動作來看,「全國普適性」并非就意味本源的煙草味道、大一統的紅色文化,而是應該具有時代性,有趨勢性。一旦跟上了風口、搭上了趨勢的巨輪,起飛就變得輕而易舉。
在消費升級、高端消費成潮的當下,腔腔認為下一個煙草的「硬通貨」會出現在300~600元的中支煙上。推測依據有二:一方面是這一價位段和品類是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消費者對其接受度偏高。另一方面是煙草在十元、二十元、四十元、千元檔分別出過爆品,在300元、400元、500元價位段除「中華」外沒有其他爆品。在消費多元化、權威消解化、消費群體更迭化、產品品質過硬化的當下,這三大價位段是時候出一包明星產品了。
最后,希望疫情早日退散,每個人都能實現可口可樂自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