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口紅掀起熱潮,鄂爾多斯羊絨衫走進國際秀場,“李寧”聯名“紅旗”的衛衣刷爆網絡,90多歲的“回力鞋”在進博會上驚艷亮相……如今越來越多國產品牌受到國內外消費者青睞,“國潮”一詞應運而生。
中國造,正當潮。傳統文化帶動的“國潮”是目前國內消費市場上最具活力和話題性的現象之一。
在市場上,卷煙也有“國潮”,分為中式卷煙、英式烤煙型和美式混合型等的不同。其中“中式卷煙”是最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類型。那么,什么是“中式卷煙”,它和其他兩種類型的卷煙有什么區別呢?
什么是中式卷煙?
民國時期的煙畫如今又成收藏熱點。
2003年11月,國家局在發布的《中國卷煙科技發展綱要》中如此闡釋:能夠滿足中國卷煙消費者當前和潛在消費需求、具有獨特香氣風格和口味特征、擁有核心技術的卷煙,主要包括中式烤煙型卷煙和中式混合型卷煙。其中,中式烤煙型卷煙占主體地位。
雖說都叫“烤煙型”,中式烤煙型與英式烤煙型相比也有較大的差異。中式烤煙型煙氣更加柔和平淡,香氣較為飄逸,口感干凈,余味回甜。
美式混合型卷煙由烤煙、白肋煙、香料煙和馬里蘭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晾曬煙較高的氮化合物含量特性和其特殊處理工藝而形成的特有香氣特征,所以香氣特別濃、勁頭較大。
英式烤煙型卷煙原料類型相對單一,較高的糖含量和較低的煙堿使其煙氣較柔和、口感舒適而且易于吸食。兩類卷煙之間這種較大差異和卷煙消費者的習慣性,決定了兩類卷煙在國際市場上難以相互替代。
為什么要發展中式卷煙?
煙草行業把發展“中式卷煙”作為中國煙草的科技發展方向。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卷煙市場70%左右的份額被外國資本控制。如今,“中式卷煙”成為國內卷煙市場上的“主角”,產品廣為消費者接受。對比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局面,對比改革開放之初的情景,可見發展“中式卷煙”意義非凡。
卷煙“國潮”是怎么誕生的?? ??
“龍球”牌煙標。
1903年,官商合辦的北洋煙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推出了中國第一個卷煙品牌——“龍球”。但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民族卷煙工業發展艱難,我國煙草行業及卷煙市場基本上被外國資本壟斷,國產卷煙品牌處于孕育期。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是我國較早的民族卷煙企業。
這一時期誕生了諸多卷煙品牌,但因為沒有統一組織和管理,全國手工卷煙廠近萬家,品牌雜亂繁多,卻無一包自己生產的甲級煙。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卷煙生產車間。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煙草行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精簡卷煙牌號,有限的原料、人才、技術等資源得以向最具戰略價值的方向集中。由此,肩負“做中國人自己最好的卷煙”使命的“中華”橫空出世,“黃金葉”“哈爾濱”“熊貓”等一批新品陸續創牌。
1963年,輕工業部試辦中國煙草工業公司(煙草托拉斯),將卷煙牌號由900多種減為270多種。煙草專賣制度確立之后,煙草行業開始步入統一規劃管理時代。
上世紀90年代卷煙生產車間。
中國煙草總公司組建后開始了一輪品牌整合,到上世紀90年代末,300多家小煙廠和上千個卷煙牌號退出了市場。與此同時,優質原料供應日趨穩定,大規模的技術改造陸續展開,卷煙價格放開及名優卷煙品牌評選推動了行業整體品牌意識覺醒,中國卷煙品牌迎來了新的發展時代。
先進的裝備是大品牌形成必要因素。
站在2000年這個時間節點上看,沒有大品牌,這是起步晚、底子薄,處于成長中的國產卷煙品牌最大的“痛點”,也是未來十幾年其砥礪奮進、實現華麗蛻變的“起點”。
大品牌的誕生,要具備原料、技術、裝備等基礎要素,還不可缺少體制機制的支持和統一開放市場環境的推動。如果說2000年之前中國煙草更側重于對基礎要素的“穩扎穩打”,那么2000年后對體制機制的“建構和重塑”則為品牌發展打開了新局面。
21世紀初,世界煙草產業風云變幻。中國煙草審時度勢,確立并實施“中式卷煙”發展戰略,著力提高卷煙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全行業總體競爭實力。
技術創新助推卷煙“國潮”形成。
從2004年到2011年,“紅塔山”“白沙”等國產卷煙品牌邁上了更高臺階,“中華”“云煙”“芙蓉王”“雙喜”等站上了新的發展高地,中國煙草涌現出一批知名大品牌。
中式卷煙緊貼市場,構建中式卷煙品類,不斷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此外,中式卷煙口味也是多種多樣,除基本的香型外,特別是在爆珠技術日臻成熟后,中式卷煙還開發出冰橙味、薄荷味、山藥味等中式口味,越來越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卷煙“國潮”逐漸形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