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起壟覆膜一體機設計圖。
近日,筆者在重慶市彭水縣煙農(nóng)李中志家中看到了一張?zhí)厥獾膱D紙——借助量角器、直尺、卡尺等工具,用鉛筆在A4紙上畫出的山地起壟覆膜一體機設計圖。
在圖紙上,李中志將主橫桿、大臂、壓膜眼、壓膜輪、刮泥片、壓膜彈簧、輪軸桿、伸縮桿等機械組成結構完整地標注了出來,各構件間的距離、材料的型號和尺寸等也以毫米為單位精確標示。
乍一看上去,這張圖紙上有褶皺也有塵土,不是那么起眼,但若有專業(yè)人員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將圖紙交由機械設計人員稍加改進提升,就可以嘗試上線量產(chǎn)。
這張圖紙的作者正是李中志。只有初中文化的他,20多年來一直與煙田打交道,在煙草人的鼓勵和引導下,歷時3年進行探索和改進,終于在今年改造出了適宜山地煙區(qū)的起壟覆膜一體機。
說起圖紙設計和機械改造的初衷,李中志說:“我主要是想在提埂蓋膜的時候少請幾個活路(當?shù)胤窖?#xff0c;勞動力的意思)。家里每年都種幾十畝煙葉,如果能設計出一款好用的小機械就能既省工又降本,所以這幾年我在種煙之余邊摸索邊改造邊設計。”
2005年以來,行業(yè)積極推進現(xiàn)代煙草農(nóng)業(yè)建設,完善配套設施,極大改善了煙區(qū)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條件。李中志的妻子張世碧說:“煙草公司開展的土地整治,給我們帶來了大方便!土地平整后,北方平原用的大拖拉機也能開進我們壩子里了。犁地問題解決了,我們種煙的底氣就更足了。之前我家最多種10畝煙葉,現(xiàn)在我們倆種30畝也沒問題!”
土地整治極大提高了煙區(qū)土地的宜機化程度,提升了土地冬翻的效率和比例,保障了煙葉產(chǎn)量和質(zhì)量,但受山區(qū)特殊地形地貌的限制,市場上的機械很難達到起壟覆膜的標準和要求。用李中志的話說,“不是機器太笨重扶不住就是坡度過大上不去,不是把地膜壓壞就是地膜繃不緊、蓋不實”。
從2019年起,在彭水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小廠煙站技術人員劉應華、田維清等人的幫助和參與下,李中志以小型微耕機為原型,開始了山地起壟覆膜一體機的設計、改造、試驗……這幾年,他們反復開展試驗探索,烤房旁的分煙室就是他們的“工作室”。空閑時間里,李中志要么在“工作室”里思考,要么就和煙站技術人員一起討論、交流,要么就燒電焊、切鋼板、試彈簧、畫圖紙……只要機器一有新的改動升級,他們就立馬推到烤房前的地里試驗。“那塊地本來是我們家的菜園子,這幾年為了做試驗一直沒種菜。”張世碧笑著說。
李中志(右)與煙技員一起研究機械改進。
在“工作室”的角落里,筆者看到了兩套銹跡斑斑的覆膜架和各種零散構件,旁邊還有試驗中用于保持機械平衡的小段減震彈簧,用來做試驗的設備和零件都沒有被丟棄。李中志說:“這些東西是我們試驗過程中的‘失敗產(chǎn)品’、損耗材料,更是我們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見證。”
“工作室”的中間位置,放著一臺焊接點較多、因缺乏打磨而略顯粗糙的起壟覆膜一體機,這是他們的終試產(chǎn)品。撫摸著這個凝結了大家心血與汗水的成果,李中志說:“別看這個機器不啷個光身(當?shù)胤窖?#xff0c;精致的意思),干起活來可給力!別的機器提埂蓋膜時,中間需要一個人開,前面需要一個人牽地膜,后面還要一到兩個人覆地膜;用這個機器,本來該三四個人干的活兒,我一個人就能干了。我家今年種了30畝煙葉,提埂蓋膜時一個勞力都沒請!”
“今年2月煙站舉辦提埂蓋膜農(nóng)機農(nóng)藝比賽,我們使用別的機器還沒走多遠,中志就把他那四行地給搞完了,很厲害!”鄰居田維現(xiàn)邊說邊豎起大拇指。
“我希望能把這個發(fā)明創(chuàng)造進行再提升,如果能夠順利量產(chǎn),就可以讓更多山區(qū)煙農(nóng)減少勞力投入,讓大家種煙更方便、更省心!”李中志堅定地說道。
目前,以李中志和彭水縣局(分公司)技術人員為主要申請人的實用新型專利——“山地起壟覆膜一體機”已獲受理。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來自基層的好想法、好創(chuàng)意、好技術出現(xiàn),繼續(xù)在改進煙區(qū)生產(chǎn)方式、提升煙葉生產(chǎn)力上發(fā)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