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夏,星耀金葉。
20名行業科技工作者,喜獲總公司2021年度創新爭先獎。
經冬復立春,他們長期扎根一線,在“冷板凳”上鉆研“熱課題”。
從研發煙草病蟲害智能診斷系統,實現煙草病蟲害的圖片掃描識別和在線問診,到構建科學豐富的煙草核心種質資源庫,挖掘煙草各種類型性狀基因,他們不斷向煙草科技的廣度和深度進軍,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積勢蓄力;
奮楫勇爭先,他們以創新為使命,在“勤思考”中探索“新超越”。
從突破漿粕原料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實現千噸級國產漿粕的規模化使用,到突破產品開發關鍵技術,打造中式卷煙發展新優勢,他們不斷攻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讓煙草科技自立自強、創新超越……
千余個辛勤耕耘的日夜,萬余次思維火花的激蕩,他們用如火的熱忱、閃耀的智慧,在煙草科技的沃野中披荊斬棘、耕耘不輟……
不斷向煙草科技的廣度和深度進軍,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積勢蓄力??/本刊資料
躬身沃野? 耿耿初心
“這可怎么辦?”“誰能救救這片煙田?”?
看著碩大的葉片和莖稈上布滿了黃褐色圓形小斑點,幾十畝的煙葉可能就這樣枯死,貴州省黔東南煙區的煙農欲哭無淚。
關鍵時刻,貴州省煙草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團隊負責人汪漢成,帶著精心調配的“藥方”來了。
這位在煙草病蟲害的診斷與防治技術、重要病害災變規律與防控機制、微生物表型組學與病際微生態等方向取得了一批創新性成果的博士,迎著熱浪,直奔煙田,在田壟上手把手指導煙農進行防治,用藥后3天,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樸實的煙農感動得流下熱淚,非要去地里采幾個西瓜送給這位年輕的博士。
躬身沃野,耿耿初心。長期工作在煙葉科研和技術推廣一線的土壤學博士、湖北恩施州局(公司)的樊俊,也不斷在沃野上書寫煙草科技“新突破”。
他的奇思妙想常常是田間地頭不起眼的生產物資。如煙草秸稈,樊俊以它為主要原料,研發出集土壤保育和綠色防控為一體的生物有機肥;還有廢棄生物炭、珍珠巖,他用這些替代常規煙草育苗基質中的蛭石和碳化谷殼,形成了全新的育苗基質配方,為育苗環節的綠色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獲得殊榮的科技工作者中,像汪漢成、樊俊這樣奮戰在田間地頭的煙草“大咖”還有不少:
來自湖南省局(公司)的李洋洋,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奔走在煙田,三分之二的時間則泡在研究基地和實驗室,他收集、整理煙草種質資源3000余份,對2500余份種質資源開展基因組簡化測序,構建起全國遺傳信息最豐富的煙草核心種質資源庫。
彩云之南,煙田里的探索寫滿綠意。來自玉溪市局(公司)的楊海林,集成創新了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體系,在煙蚜繭蜂規模化繁育技術及工藝、高密度繁育方法、收集釋放技術、冬季保種技術等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走出了一條研究、生產、推廣應用的生物防治新路子。
貴州遵義市局(公司)的韓小斌,研發出適用于山區烤煙生產的苗棚清洗機、打頂抑芽機、輕便施肥機等小型農機具,有效降低山區烤煙生產環節用工成本。
湖北省煙草科學研究院的孫敬國,則是將“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留在農民家”,長期扎根基層一線,積極探索烤煙高香氣研究創新及成果轉化……
他們,讓科技走出書齋,在廣袤的煙田上散放出實踐之光、科技之美。
勇攀高峰? 探索未知
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科技的高峰,往往山高坡陡。尤其是煙草科技諸多領域從“大”到“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廣大煙草科技工作者敢為人先、奮勇攀登。
作為一名在企業走過15個春秋的“老”員工,南通醋酸纖維有限公司的梁銀春心中始終懷揣一個夢想,那便是努力達成“關鍵原料國產化、生產工藝低碳化、拓展產品生態化”的目標。
為了這份夢想,他從零開始學習從未接觸過的知識體系,冒著高溫鉆進悶熱的主蒸塔一寸寸核對關鍵技術點。有時所謂的“靈光一現”,其實是他長時間的思考、探索、試錯后的豁然開朗。
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棉漿粕生產醋片及煙用絲束的成套生產工藝技術和質量控制體系成功推出,該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突破漿粕原料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實現千噸級國產漿粕的規模化使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為國內煙草行業漿粕原材料的安全穩定供應提供了戰略保障。
同樣在未知領域上求索的還有廣東中煙技術中心新型產品研究所的李峰,他沉心鉆研,全身心浸在中心實驗室、車間試驗線上,努力讓自己的成果開花結果;來自廣西中煙的李典,自創“遠近結合”法,“近”貼產品,“遠”可升級,深謀未來;來自湖南中煙的郭小義則與研究團隊一起申請上千件國內外專利,讓企業新技術的“護城墻”既高且厚。
攀登者的知難而進,是對未知的探索,也是對問題的求解。
卷煙新品上市,技術支撐如何保障?圍繞“制造一支好煙”,上海煙草集團的王嘉樂,一頭扎進卷煙產品的方寸之間,特殊規格卷煙、分組加工工藝、香精香料剖析替代等科研領域都是他鉆研的“主戰場”。
當廣東中煙需要一款細支煙打開市場的時候,“80后”的林翔二話不說,接過擔子,連續幾個月沉浸在忘我的試驗中。他負責開發、維護的“雙喜(花悅)”和“雙喜(蓮香)”近幾年銷量快速增長,他本人也多次獲廣東中煙產品創新獎。
“逐夢科技創新,助力品牌發展”則是湖南中煙尹新強堅定而執著的想法。他帶領企業細支煙重大專項研究團隊,在細支煙的煙絲結構、煙絲分布、燃燒機理、工藝加工等領域開展系統研究,開發出“白沙”系列6款細支煙新品,為企業品牌創新注入新活力。
將研發新技術、共性規律應用到產品開發中,真正讓技術研發落地,是福建中煙鄧其馨從事十多年科研工作最大的收獲。作為企業化學領域專家組成員之一,他利用自己所學專長,通過建立卷煙煙氣關鍵化學成分濾嘴截留分布模型,為產品開發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他們,在攀登中不斷突破,用一個個喜人的成果,標記下行業科技創新的新高度。
協同并進? 澎湃動能
科技創新涉及方方面面,從技術到管理、從物流到質檢、從標準到安全,各領域協同并進,方能迸發創新驅動發展第一動力的澎湃動能。
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風格,是來自福建省煙草專賣局煙草科學研究所唐莉娜的慣有作風。她提出以異地轉庫醇化為核心的片煙貯存物流管理模式,2016年至2020年間累計為企業新增片煙倉儲量35.45萬箱,片煙加工量增加40.6萬箱。
同在八閩大地,來自福建中煙的李華杰,作為卷煙產品工藝的“守護者”,近幾年和項目團隊積極開展庫存不適用煙葉加工技術研究,盤活企業煙葉庫存,為消化使用不適用煙葉開辟了技術新路徑。
解決小麻煩,創造大價值。針對企業在物流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小麻煩”,云南中煙紅塔煙草(集團)公司的刀榮貴,帶領團隊推出多項解決方案,“研制片煙倉儲外力支撐堆垛裝置”“研發卷煙成品在協同倉庫中的掃碼發貨方法”等,大大降低了企業物流費用,提高卷煙成品市場響應速度。
安全大于天。作為行業質量安全標準研究室的主要成員,來自上海煙草集團的沈世豪,積極跟蹤國內外質量安全領域的發展趨勢,研究并制修訂行業標準18項。
同樣奮戰在質檢領域,鄭州煙草研究院的禹艦被同事笑稱為“永遠打不通電話的人”。一刻不得閑的他,手里不僅需要收發卷煙、卷煙紙、煙用香精香料、煙用濾棒、煙用絲束、煙草種子等樣品,還要鑒別檢驗各省專賣管理部門查獲的涉案煙草專用機械。“這些支撐服務,都是為了更好地提高行業產品質量管理和控制水平,也是科技軟實力的一面。”
從事標準化工作,來自河南中煙的齊海英,將自己在標準研究及管理上的經驗總結成文,編寫《煙草及煙草制品WTO/TBT 官方通報》《煙草科技詞系統》等專著,為行業標準制定、科技論文編寫提供指南。
…………
他們,是新時代煙草科技工作者實干創新的縮影;他們,是新時代煙草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代表;他們,用創新爭先成就了自己最美的人生故事,也在中國煙草科技自主創新的征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探索永無止境,征程任重道遠。讓我們記住這一串串閃光的名字,向他們致敬!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