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癥與社交豪放癥輪番居住在網絡熱搜上,基本是雙方各占據一個時期,井水不犯河水。
對于社交豪放癥而言,隨時隨地都是張揚的舞臺,張口即可來幾句,伸手就是一段現代舞,對于社交恐懼癥而言,情況則完全不同,任何場合都讓人張不開嘴伸不開腿,仿若隨便一個動作,就會引發天崩地裂之后續。
這種情況也并不是無解,人類的聰明之處在于會使用工具。對于社交恐懼癥而言,在緩解社交尷尬、冷場的作用上,卷煙這一工具頗為好用。隨著90后、00后愈加幽默,在處理冷場上又有了新的方式。
「來來來,抽煙 抽煙」
社交恐懼癥最怕的是什么?不是絕對的陌生人——陌生人本來就可以不講話,也不是絕對的熟人——熟人已經彼此了解,不怕冷場。最怕的是半生不熟的人、工作社交和喜歡刨根問底的親戚社交。此時,關于卷煙的交流就是一種很好的緩解尷尬、避免冷場、轉移話題的動作。
見面尷尬——遞支煙
多年不見的親戚一見面,除了在長輩的催促下「叫人」外,彼此都會陷入不知所措。此時,遞煙、點火,就很是恰當了。
說話冷場——抽支煙
正在聊天時,忽然把天聊死了,雙方陷入可怕的冷場。根據腔腔八百次的「社死」經驗,這時候千萬不要慌,千萬不要隨便抓住一個話題就聊,很容易陷入新一輪的冷場。此時,抽煙就是一個相對不錯的轉移話題的方式。在抽煙的同時,還能開展與卷煙相關的討論。
尤其是現在的卷煙可講的內容很多,有不少產品是專門的社交用煙,雙方一旦據此展開話題,定能挽救一二,賓客盡歡。
捧哏
移動互聯網的發達,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的普及,使得人們能跨越距離、年齡、種族與語言在網絡上相遇。互聯網居民逐漸發明出一種新的社交語言——捧哏。學會了捧哏,再也不擔心社交冷場了。
捧哏最先在網絡上興起,還要感謝相聲的大力推廣,尤其是廣為人知的「捧哏三連」——「沒聽說過」、「少來這套」、「你死不死啊」頻頻出現于網絡之上,成為年度的關鍵詞。
在此基礎上,網友發揮造詞天賦,生發出新的捧哏適用語句,由于頗為實用,受到越來越多年輕網友的競相模仿。
穿針引線捧哏——然后呢、好家伙、太震驚了
在對方說話興致正濃時,若觀眾無人理會,則很快會陷入冷場。這時候,只要有人恰當地墊上幾句轉折詞匯,「然后呢」、「好家伙」、「太震驚了」,定能拾起話題,讓交流繼續。
遞火點鞭捧哏——「我瞅你像我爸爸」
這一方式即適當插話,讓話題往更火熱的地方延伸。
在張鶴倫哈爾濱相聲專場上,張鶴倫提出:在東北別人問你瞅啥,你不能回瞅你咋地,這么回答不超過三句話全住院了,應該回「我瞅你像我爸爸」。
話音未落,全場觀眾齊聲問「你瞅啥」,將演出氛圍烘托到了高潮。
在網絡的熱門評論區,也經常有類似捧哏,比如當一名網友發表出精彩言論后,后面往往跟隨「當初x老師退出文案我就不同意」、「書店沒您的書我不看」、「互聯網嘴替」等。
隨著網絡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日益密切,互聯網語言也逐漸走入現實生活中。現在的社交相對而言更輕松,只是小編偶爾也會懷念那個以「抽煙 抽煙」來緩解尷尬的時代,畢竟那是小編一去不復返的青春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