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持續的消費升級、科學的政策牽引和積極的品牌作為,結構提升在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也有力地支撐起產業發展。從十三五開始,全國單箱批發均價保持了四位數以上的年均增長,正在快步從3區間邁向4時代。置身其中,單箱批發均價以上產品既是關鍵的結構牽引,又是重要的增量提供,是增量中的增量、結構中的結構。
相比于一類煙又或者中高端產品銷量排名,單箱批發均價以及單箱批發均價以上產品銷量或許更能標注大品牌價值高、競爭力強的狀態表現。高于、或者低于全國單箱批發均價,反映了品牌的結構水平。多于、或者少于全國單箱批發均價的銷量比重,體現了品牌的價值坐標。快于、或者慢于全國單箱批發均價增長,還原了品牌的發展質量。
對于品牌發展,用均價以及均價以上產品表現這個視角來加以評價就會有大與快之外的新發現。
以單箱批發均價為坐標,除了中華是獨一檔的存在,大致可以將品牌的結構水平劃分為5萬元以上、4萬元-5萬元、3萬元-4萬元和3萬元以下四檔。5萬元以上的品牌,關注的是狀態、口碑和活力。4萬元-5萬元之間,有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緊迫感。3萬元-4萬元之間,慢不得、坐不住、等不起。3萬元以下,要么真著急,要么真不用急。
與全國單箱批發均價做對比,136、345中有5個品牌低于全國單箱批發均價,年銷量百萬箱以上品牌至少還有8個低于全國單箱批發均價。能夠進入136、345序列又或者達到百萬箱年銷量,至少具備了大的優勢,但低于單箱批發均價的結構水平又還原了品牌大而不強的現實,這樣的結構很難支撐成長性,也容易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般喪失主動性。
從份額比重來看,136、345中還有5個品牌、年銷量百萬箱以上品牌還有10個單箱批發均價以上產品銷量比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且有相當部分品牌增量還依賴于全國單箱批發均價以下產品。如果說過去更習慣將三類產品劃入基座較沉的范圍,那么面對節節攀升——咄咄逼人——的結構增長,均價以下產品都有滑落為基座的可能,也意味著成長性的脆弱。
從成長性的角度,136、345中有7個品牌低于全國單箱批發均價增長,年銷量百萬箱以上品牌也有12個低于全國單箱批發均價增長。剔除那些高于全國均價且足夠安全的品牌之后,有些品牌盡管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保持了向上的活躍度、成長性,在不斷地縮小差距,而有些品牌不能說不夠努力,但努力的效果并不理想,低而慢是非常嚴峻的風險壓力。
用全國均價以上產品銷量來進行重新排名,大而強就有了新的評價認識。
和136、345品牌排名相比,芙蓉王、黃鶴樓、利群穩居前列。玉溪、中華的排名大幅提前,尤其玉溪今年的勢頭非常不錯。云煙、南京的位次變化不大,只是剔除掉二類煙。貴煙、黃山的情況也差不多,去掉二類煙之后的位次沒怎么變。相比之下,雙喜?紅雙喜和白沙受到的影響就非常之大,缺乏份量和體量感。
如果更進一步對比品牌自身單箱批發均價以上產品的銷售比重、同比增幅和增量貢獻度 ,這三項數據清晰地反映出品牌發展到底以提結構、還是上規模為主。品牌單箱均價以上產品增長快、增幅大的佼佼者,既有黃鶴樓、利群、南京這樣有競爭力、影響力的更高、更強,也有黃金葉、黃山、七匹狼這樣找準方向、抓住重點的奮起直追、全力以赴。
透過這些數據和指標,反映了高端產品的體系化和活躍度。
一方面,AIO——All in one——的品牌架構,再加上嚴格的價格管理,隨著品牌尤其核心品規的規模做大,帶來必然的稀缺性、價值感消解,尤其那些以二、三類產品為主體的品牌,面臨著無法避免的價值固化、形象老化、口碑矮化,主品牌的勢弱從根本上決定了結構提升一再的事倍功半,往往陷入到新品推出——表現平平——又推出新品——又表現平平的怪圈當中。
另一方面,在現有品牌結構基本成型且不會有大的動作前提下,副品牌戰略早已被證明事半功倍但又離不開技術、耐心甚至運氣的加持。沒有爆點不行,打不開、突不破既有的品牌格局、市場認知,好不容易有了爆點,如果沒有體系化的能力和整體推進,最理想的狀態也不過是有這么一款很不錯的產品而不會成長為一片森林。
所以,有些品牌盡管拿出了很不錯的高端產品,風格特色、市場評價、消費口碑都很有說服力,但最終的成長性、貢獻度始終達不到品牌的預期,也和產品實力不符,到頭來頂多做到+1的效果,而無法達到1+、從1到N的層次和水準。這個1在度過最初的熱度之后,因此也會受到更多的束縛和局限,很難做到長期而穩定的市場輸出。
這就帶來未來一個潛在的有必要提前量的做好準備,高價位甚至高端隱而待發的副品牌單飛,即便大的品牌架構不動,主品牌也會因為在持續規模化進程中的價值感消解而最終圖章化、工具化,副品牌將會以事實上的單飛和完整的獨立性來贏得消費認同,和天下之于白沙、荷花之于鉆石、寬窄之于嬌子已經提供了有說服力、借鑒性的示范打樣。
隨著單箱均價的不斷抬高,品牌集中度的持續提升,接下來的產品布局將會逐漸從過去覆蓋高中低、縱向的價格線設計調整為專注于核心價區、橫向的價格線擺布。比如說,200元價位段可以有不同形態、多種口味、相應細分的產品投放,但不會像過去那樣從100元到200元、300元遍布各個價位區間、大價格跨度的布局覆蓋。
未來,將有可能會是超高端+高端或者超高端+中高端的品牌組合。也就是,在超高端建立一個體系化,圍繞高端或者中高端在核心價位段集中優勢資源、拿出足夠競爭力的產品來保證話語權、空間感。至于說均價以下產品,除了持續的市場萎縮,也有條件從低價位產品開始慢慢過渡中低端產品,把合作生產、品牌共享、地產地銷這些工具用足用活。
以此而言,對于均價以及均價以上產品的關注,體現的還是對于結構提升的態度、技術和方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