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盡管春節假期仍處寒冬之中,但作為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的首個重要節點,各地消費市場都呈現出了旺盛的活力,春節檔電影更是久違地展現出一番繁榮景象。
百花齊放也意味著爭論難免,話題逐漸從對電影本身的討論延伸至了電影之外,票房高低、片方控告大V、電影粉絲間的互相指責與攻擊成為重點。有電影甚至因與作品無關的兩極評分過多,導致豆瓣評論區設置特別提示:“當前觀眾意見分歧較大,隨機展示部分短評,請謹慎參考?!?/p>
輿論紛紛擾擾,話題愈跑愈偏,演員影片中的吸煙鏡頭成為熱議焦點。針對一個25歲青年演員“究竟會不會抽煙”的討論你來我往有理有據,看似荒謬卻也暴露出煙在影視行業的尷尬現狀:“人人離不開,人人不承認”。
當然,可別誤會這個“人人離不開”,這只是一種夸張的說法,不是說“是個人就得抽煙”以論證煙的必要性,而是對一名演員來說,抽煙鏡頭實在是太容易“出圈”了。
打開網站搜索詞條“抽煙鏡頭”,隨后出來的相關搜索便足矣說明,以至于每年都會有相關盤點出現。
近年來,隨著控煙政策的逐步收緊與吸煙鏡頭對受眾的行為認知潛移默化的塑造擔憂,煙在熒幕上的出現頻率大幅降低,這本是一件可以保護青少年人遠離煙草的好事,如今卻隱隱呈現出吸煙鏡頭反以“稀缺資源”吸引著人們注意力的發展態勢,無論情節或質感,只要出現就會受到關注。
演員在臺上因吸煙的演技或美感備受粉絲追捧,而在臺下卻不被允許,這也是為什么演員是否真的會吸煙遭到熱議,粉絲傾盡所能撇清偶像與煙的關系。換言之,“你必須在道德標準上毫無瑕疵,你才有資格產出藝術作品”,卻不知抽一根煙何時成為了道德評判的標準,臺上臺下割裂至極,實顯荒謬。
于臺下你可以因為演員在室內抽煙提出批評,可以因為歌手說自己戒煙欺騙受眾而斥責,但不能因為他們是明星,就綁架他們在不違規下為人的正常權利。而于臺上,因罕見反而格外顯眼的吸煙鏡頭是否會對控煙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反向影響,或許也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和完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