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事不得閑,煙區無閑月。新年伊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田野、鄉村,煙葉生產備耕工作已經展開。
涼山煙區煙葉工作者堅守崗位,服務廣大農戶。圖為孟有順(左前)在測量苗床規格? /李德富 攝
一大早,會理市局(分公司)煙葉技術指導員孟有順就在內東鄉龍河村十組育苗場地里忙活開了:一邊用卷尺認真測量放線距離,一邊叮囑育苗戶陶廣學,“育苗地放線時橫線與豎線應成直角,可用直角三角形的勾三股四原理或者用漂盤來檢查是否相切”。
俗話說“苗好一半收”,育苗工作事關煙葉生產走勢,必須嚴謹細致。
“任何細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苗床建設不規范。”縱然育苗工作年年做,但孟有順仍不敢掉以輕心,作為行業技術能手、“有順”工作室牽頭人,他仔細丈量苗床規格,不時用鋤頭進行修整,手把手向育苗戶傳授育苗技術,確保培育優質適齡壯苗。
“苗床凈寬1.05米至1.08米,裝盤后池內空隙2厘米至3厘米,空隙過大易產生綠藻,過小不便于操作滑動漂盤。”孟有順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察看清理雜物,“育苗池一定要平整,要使池底水平差小于等于2厘米,并做好防蟲措施。為防止棚內及邊埂雜草,棚內可用黑膜將邊埂及中埂包嚴。”
測量苗床地后,孟有順又拿起棚桿示范,“每個育苗棚插12根棚桿,每根間隔1米左右;用三點一線定棚桿高度,可避免棚頂積水。”“現在晝夜溫差大,不利于出苗和煙苗生長,可在苗床內選用1‰硫酸鋅溶液消毒的稻草、松針、牛糞、羊糞等鋪墊保溫材料。”
一番忙碌后,孟有順繞著育苗地轉了一圈,看著整齊劃一的“長條形”,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一旁,陶廣學則滿是憧憬:“孟老師,你們天天來育苗場地指導,有問題第一時間處理,今年的出苗率不會差。”
2023年,會理市計劃落實育苗點175個、育苗23.16萬畝,1月初已完成8000廂、4000個育苗中棚的挖池建棚,1月中旬全面完成建池工作并陸續開始播種,預計3月全面結束育苗工作。在煙技員和煙農的實干奮斗中,育苗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
孟有順忙碌的同時,會東縣局(分公司)鉛鋅鎮煙葉工作站網格技術員王其祥也在抓緊完成最后幾戶煙農的種煙面積核實確認。
鉛鋅鎮是會東縣重要的煙葉產區之一,全鎮95%以上都是山地煙,地塊分散且坡度大。“下齊河溝,上齊山梁”,村民們常用這句話來形容一戶人家的田地。今年47歲的王其祥,負責新岔村2626畝和新蘆村441畝煙田的包村任務,服務152戶煙農。2023年,28戶煙農種煙面積有變動,他需在一周內完成走訪和實地確認,確保面積真實、準確。
臘月里稀疏的雪花灑落在山路上,讓路面有些許濕滑。一大早,王其祥吃過早飯,騎上摩托車趕往8公里之外的新岔村7組,煙農鄭國發和鄭國成今年都增加了種煙面積,他們的煙田分布在幾片山坡上。
越過一個山溝,再爬上一片坡地,王其祥已氣喘吁吁。通過扎實開展“事農小方”測畝儀測畝工作,他對每一戶煙農的種植面積、地塊情況已了然于心,筆記本上有每一塊土地的編號、位置和面積,煙農種煙面積是否屬實,實地一看便知。
核實完兩戶煙農的種煙面積,王其祥提起背包繼續往前走,背包里是他常備的筆記本、水壺和自熱米飯,“新岔村今年還新增了9戶煙農,都是以前在外面打工、今年回來種煙的,要一家一戶核實種煙面積。”
“種植面積核實好了,煙葉生產才能開個好頭,育苗、簽訂合同、物資發放、移栽環環相扣,每一步都得踏實。”王其祥看了一眼手機,時間尚不到中午,已經走了近2萬步,拿出水壺“咕咚咕咚”灌了兩大口水,他繼續在山地煙田奔波忙碌。
同是網格技術員,清晨,李長明來到德昌縣茨達鎮牛馬場村3社時,眼前的景象讓他有些吃驚,原來,近10畝的棄耕山地已被煙農沙馬坡葉全部整理干凈。“前幾天,您幫我算了筆賬,我自己盤算了下,種煙確實有盼頭,您要多指導我種好煙哦。”沙馬坡葉笑著對李長明說。
穩煙田、育主體,德昌縣局(分公司)積極開展與煙農拉家常、與民營企業談發展、與村集體經濟共成長等活動,全力穩固煙葉產業發展根基,一線工作人員為了煙葉產業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勤努力、忙奔波。
忙碌奔波往往意味著責任擔當。放眼涼山煙區,在2023年緩緩拉開的序幕中,繼續答好“穩煙田、育主體、提質量、優供給”煙葉高質量發展“四大課題”,持續穩固涼山全國重要的戰略性優質煙葉基地地位,以煙葉產業高質量持續助推涼山農業現代化、煙農持續增收、鄉村振興……煙葉工作者一如既往堅守崗位,服務廣大農戶,扎實做好準備迎接充滿希望、生機勃發的春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