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蒸汽巴士網站報道
三、媒體、政策方面
“媒體”具有導向作用,而“政策”往往具有硬性的影響。在2015年,媒體和政策方面也發生了關于電子煙領域的“大事件”
事件八:北京最嚴控煙令
2015年6月1日起,北京發布了“最嚴控煙令”。吸煙變得不再“那么輕松容易了”。這也讓更多的煙民將目光轉向了“電子煙”。這就將電子煙的普及率和關注度拉升了一大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嘗試電子煙。這對于電子煙的普及和發展來說無疑是非常有利的。同時,由于市場的混亂和某些個別“無良”商家的欺詐,也使很多人的“電子煙初體驗”以失敗告終。這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國內電子煙要想長期穩定發展,必須經過一次甚至多次的“大浪淘沙”,只有堅持到最后的誠信廠商,才能更好的推廣電子煙文化。
事件九:有關電子煙的報道
自從電子煙問世以來,一直廣受各界關注,特別是“醫學”、“科學”和“媒體”。各種聲音層出不窮。為了測試這種新的“吸煙”方式究竟對人體是否有害,各個方面也是經常發布不同聲音的,比如之前的日本科學家的“電子煙比真煙毒10倍論”、英國的“電子煙重金屬超標論”、美國的“某品牌煙油致爆米花肺論”等。剛開始還確實讓電子煙使用者感到震驚,“嚇得我趕緊抽幾口電子煙壓壓驚”。但是往往在言論發布不久就會有人出來澄清,或是對于報告結果斷章取義,或是檢驗方法不可觀。總之,每次想要對電子煙來一個“蓋棺定論”卻往往不了了之。而玩家也漸漸習慣了這種“非議”,你說你的,我玩我的。
2015年,國內的主流媒體央視和新華社先后對電子煙進行了報道。其中的各種論點和論據,還有實驗對比對象都存在一些問題。對于玩家來看,就像是一個根本不懂汽車的人對你這個玩汽車的人說汽車不好,不安全一樣,所以行內人士大都一笑了之。玩家已經習慣了這種“背后利益”推動下的幾日一黑了。
但是對于圈外人或者說沒有使用過電子煙的人來說,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量大媒體的報道無疑是“金科玉律”,這兩篇報道像“重磅炸彈”一樣在普通人中引發了巨大端的反響。很多玩家身邊的親戚朋友都開始勸說他們放棄電子煙,一些單位和同事,本來不反對抽電子煙,結果在兩篇報道之后紛紛對電子煙使用者加以禁止,甚至出現了“你抽真煙可以,抽電子煙請出去,電視沒看嗎?電子煙這么毒你想毒死我們啊?還有公德心嗎?”這樣的情況。也另很多想要加入“電子煙”行列的老煙民們望而卻步了。一度火爆的電子煙市場也瞬間降溫。
這種報道無論是否可觀、是否公正,都能從側面反映出媒體和公眾對于電子煙關注度的上升,電子煙的普及率提高,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從這一點來看,對于電子煙在國內的發展是一件好事,只有更多的人和媒體關注電子煙,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電子煙。人類對于新生事物往往是懷疑否定的,甚至是畏懼的,這是心理學中的內容。哥白尼曾經就因為提出了日心學說而被燒死在廣場上。今天再看,哥白尼雖然當時被誤解,被妖魔化,但是正因為他的死,才讓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一問題,從而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所以說,拋開正確與否不說,媒體引導大眾更加關注電子煙會使電子煙行業更加規范,更加透明,算得上一件“大事件”了。
四:廠商、品牌方面
2015年,隨著電子煙在國內的升溫,讓更多的廠商和品牌加入到了電子煙行業中。電子煙這個行業雖然目前看來是有待開發的“金礦”,但是各路“掘金人”卻因為不同的策略和模式或是賺的“盆滿缽滿”,或是“偃旗息鼓”。下面就來看看在2015年,廠商和各大銷售平臺的一些大事件。
事件十:“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實體店”
電子煙“實體店”對人們了解電子煙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相比較“電商平臺”,實體店的用戶體驗更直觀。煙油、設備、霧化器是否適合自己,具體什么結構和功能都會真實的展示在消費者的面前。按照常理來看,這樣優秀的模式應該得到用戶的認可才對,但是現實中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很多實體店“門可羅雀”,人氣不佳。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價格。由于實體店的房屋場地租金、人員開支等費用,成本往往要比電商高出很多,而有些品牌也要求只能銷售該品牌唯一的設備,并且受到地域的限制。這些成本和局限性最后都是消費者來承擔的,使得實體店普遍經營慘淡。
與傳統的“實體店”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一些“改良型”的新經營模式實體店,這些實體店有的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將銷售和體驗很好的結合起來。有的采取“俱樂部酒吧式”的模式,將銷售和娛樂結合為一體。銷售電子煙的同時又能給玩家提供一個適合的聚會交流環境。變則通,通則達。這樣的新型模式實體店,比電商平臺具有更大的競爭力,將會是繼電商之后的電子煙最受使用者歡迎的主流模式。
事件十一:“煙油”品牌更新呈現“井噴式”
2015年的電子煙玩家都會發現,越來越多的煙油品牌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毫不夸張的說,剛買的煙油還沒收到快遞,賣家就又新上架了好幾種品牌。隨著電子煙在中國的發展,玩家和商家都不能滿足于過去的煙油品牌“三大件”——“HALO 五子棋 小綠人”。于是各種國內、歐美、馬來西亞、法國的煙油紛紛登陸國內市場,品牌數目空前增長。這樣的現象反映了全世界都開始關注中國國內的電子煙市場,爭相進軍這一個尚未開采的“金礦”。
事件十二:“中文版”的電子煙產品登陸市場
2015年,很多電子煙廠商紛紛針對國內市場推出了“中文版”的產品,從包裝到說明書、從警示內容到使用指南,都一改以前“全英文”模式。其實電子煙圈內人士大都了解,很多電子煙的廠商都在“中國國內”。全英文主要是為了外貿出口,并且很多國內的廠商大都“不對國內銷售”。有很多玩家的親戚朋友出國回來帶回的電子煙產品,都是“Made in China”或是“SHENZHEN CHINA”。同樣的一款產品,國內和國外價格更是差距懸殊。所以很多的廠商為了高利潤而不愿意在國內銷售,仿佛帶有一個“中文字”就會馬上拉低產品的檔次和價格。當然,除了利潤,怕產品被“克隆”被“山寨”也是廠商的考慮的一個因素。
2015年,歐美電子煙市場相對增長放緩,而國內電子煙“熱火朝天”的局面將各大廠商的目光拉回了國內。很多品牌推出了“中文版”的產品比如“鸚鵡螺”、“北極豚”等。而國內的“清材科技”更是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陶瓷”作為賣點,將中文logo“光明正大”地印在了外包裝上。“與其欲蓋彌彰不如坦誠相待”。一個小小的文字,對于消費者來說在使用方面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曾經很多人拿到一款電子煙產品后都苦于沒有中文版的說明書而搞不清楚功能和設置,在各大電子煙論壇上經常可以看到中文說明書的分享與需求帖子,明明拿到了產品卻看不懂說明書,這樣的情況誰心里都不會開心吧?
通過廠商在2015年的轉變,也反映出了國內的電子煙正在崛起,經歷第二個增長點。嗅覺敏銳眼觀獨到的廠商已經看到了這一點開始領跑,今后,越來越多的廠商也會看到這一點而加入“中文版”的行列。
相關文章,請參考:2015年國內電子煙領域“大事件”盤點(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