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報道 紅花大金元、K326煙葉品質優良,香吃味好,清香型風格突出,是中式卷煙特需原料。2014年,云南種植100萬畝紅大和200萬畝K326,分別計劃生產300萬擔和600萬擔清香型特色煙,以滿足卷煙工業需求。但紅大易感“兩黑病”、赤星病、難烤,K326不抗病毒病、易感葉斑病、易烤枯掛灰,成為煙農的心頭愁。為此,云南省煙草農業科學研究院根據兩品種特性,在總結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度身定制了《栽好烤好紅大品種煙葉關鍵技術》和《烤煙K326品種特性與配套栽培技術》,重點指出,栽好烤好紅大的關鍵是:控肥、壯根長中棵,低溫、低濕促變黃。栽好烤好K326的關鍵是:適時早栽、重肥水調控,重防葉斑病,低溫低濕烘烤。煙農如法栽出來的紅大、K326煙葉營養平衡、整齊、清秀、按時分層成熟落黃,如法烘出來的煙葉金燦明亮,清香四溢,收入比普通品種大幅提高了。
紅大長成中棵樣,“兩黑病”少了(李天福/圖)
K326長得整齊清秀了(張曉海/圖)
度品種習性定宜植區。以土壤、氣候、煙葉質量數據評價為基礎,以特色煙葉研究開發成果為根據,以遵循品種習性為原則,優化品種種植布局,針對紅大肥料利用率高、易感“兩黑”病等特性,布局在隔年輪作、肥力中等、土質疏松的田(地)塊種植。針對K326喜光熱水、不耐旱與寒等特點,布局在海拔1800米以下,熱量充足的壩區、河谷區的好田好地栽種。趨利避害,充分挖掘生態潛力,實現效益最大化。
度難題定關鍵技術。一品種,一特性,多難點,對癥施技解難題。針對紅大品種不耐肥、易感黑脛病、易烤青等難題,制定了“控肥、壯根長中棵,低溫低濕促變黃”的關鍵生產技術。同時指出,栽好紅大要控氮增鉀,栽成適產“中棵煙”;栽前、栽后、栽中“三防”黑脛病,赤星病要“摘、采、治”;烘烤時要“保濕增溫促變黃、及時排濕巧定色、穩溫延時促黃筋”,解決變黃慢、失水快,難定色等難題。針對K326好大水大肥、不抗病毒病、感葉斑病、易烤枯掛灰等特點,制定了“適時早栽、重肥水調控,重防葉斑病、低溫低濕”的關鍵技術。并特別指出,谷雨(4月20日到5月5日)栽8月采,確保上部煙葉成熟期月均氣溫在20℃左右,防烤后掛灰;追肥水施硝酸鉀,促煙株早生快發,提高抗病毒病能力;重防白粉病、野火病、赤星病;烘烤下部葉時防高濕導致烤枯,烘烤上部葉片時防快升溫失水導致掛灰。
烤后紅大煙葉青煙少了(楊雪彪/圖)
烤后K326枯煙少了(殷端/圖)
度進程定技術指導。在育苗、移栽、施肥、揭膜培土、植保、打頂、采烤等各生產關鍵環節,云南省煙草農科院一方面制定印發《2014年云南特色煙葉生產技術指導》到煙區,并同時發布在云南煙葉信息網上,至8月底已發11期;一方面抽調品種、栽培、植保、烘烤等專家到田間地頭指導,親自示范操作,手把手教煙農,并向煙農贈送《K326品種煙葉生產技術指導手冊》與《紅大品種生產技術指導手冊》。與此同時,根據生產中出現的各種技術問題,及時派出相關專家到產區釋難解疑,診斷“開方”,使兩個特色品種生產技術難題得到有效解決。此外,在采烤關鍵時期,還專門派出多名專家駐扎煙區培訓指導,幫助解決兩品種烘烤難題。
2014年姚安紅大煙葉雜色少了(張靜梅/圖)
生產實踐證明,煙農應用省煙草農科院為兩個特色品種度身定制的關鍵技術“功效”出奇。例如,姚安縣分公司年初將《2014年云南特色煙葉生產技術指導第5期》上的《烤煙紅大品種特性及配套栽培技術指導意見》印制在煙站宣傳欄,并發放小冊子,煙農如法栽烤,近日在姚安光祿煙葉站左門收購點(2014年承擔著22萬公斤的收購量,全部都是紅大品種),收購人員打開煙農李正先家的煙葉一看道:奇了,2014年的紅大煙葉雜色少了,斑點少了,油潤度高了。周圍其他煙農異口同聲道:“我家的也跟他家的一樣好。”煙農李正先說:“這個特色品種,烘烤講究著呢,烘烤專家跟我們說了,燒火要小而忍,失水與變黃要相適應,我們還有一本小手冊,不懂的時候就看看,對照著穩穩地烤。”據姚安分公司測算,按2014年的收購價以C1F這一等級計,紅花大金元比普通品種高出了7.3元,特色煙葉真就是棵搖錢樹。
有專家“傳經送寶”,烤出的一片片金葉子讓煙農吃了定心丸,不再愁烤不好紅大和K326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