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近段時間,中央新聞聯播一直在播放各地政府走基層、轉作風的新聞,其中8月5日播放了一則山西省委書記到當地農村暗訪的新聞,王書記不打招呼直奔某某村,來到農田后招呼正在干活的幾位農民,跟他們說是某某某,想來調查一下當地情況。農民們十分驚訝,大領導怎么會一個人來到農田調查,趕緊找來本村書記,劉書記說他天天看報、看電視,一眼就認出了這位大領導。王書記親切地與當地村民圍坐在一起,了解民情,收集問題,獲得了當地村民的一致好評。而當地縣委書記直到晚上才獲悉省委書記到來。
同樣,湖北省煙草專賣局局長(經理)趙全意也頗愛“暗訪”,經常獨自坐車到各基層專賣所、卷煙零售戶、煙區進行走訪、調研,使得基層單位往往提心吊膽,但零售戶、煙農們卻一片叫好聲。
筆者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都不禁拍手稱快,領導不打招呼,不走尋常路,輕車簡從到基層走訪、調研,拉近了黨政領導與基層村民的距離,收集到了基層最真實的信息,這樣的領導豈能不叫好!這樣的“暗訪”豈能不讓人拍手稱快!
然而,如今仍有一些領導不愛“暗訪”,下去檢查、調研工作習慣于事前打好招呼,來到基層單位后則任憑他們安排,往往選擇路線近的、道路好走的、工作開展到位的地方進行檢查、調研,檢查、調研時也基本上只坐在車里面看看,來到路邊找幾戶零售戶、煙農進行一番詢問,回去后再聽個匯報了事。這樣的領導到基層調研被一些人形象地稱之為“坐在車里轉轉,隔著玻璃看看,來到田邊站站,擺起架勢拍張照,走時鼓勵同志好好干”。殊不知,檢查、調研的現場一般都是基層同志提前花大力氣準備布置好的,路邊安排采訪的零售戶、煙農也是提前培訓好的。
這樣的調研結果往往是:基層各項實際工作開展井然有序,痕跡資料整理齊全,基層同志對各項政策連連稱贊。試問:這樣的檢查、調研能看到真實的東西?能聽到真實的聲音?按照這樣的檢查、調研結果去制定決策,能符合實際情況?
領導為何不愛“暗訪”?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還是官本位思想作怪。一是部分領導怕沒面子,一個人下去“暗訪”,沒有當地單位迎來送往,沒有當地干部層層陪同,沒有當地單位熱情招待,這樣的“暗訪”讓一些領導感覺太冷清,沒有做官的自豪感。二是部分領導怕受罪,進行“暗訪”勢必要不走尋常路,可能要去一些最基層、最偏僻的地方,可能要風吹日曬、忍饑挨餓,讓一些領導一聽“暗訪”望而卻步。三是部分領導思想不重視,覺得基層工作都一個樣,而且基層往往存在一些“刁民”,“暗訪”得來的東西不具有代表性。當然,一些領導無法“暗訪”也與本職工作較多有關,實在抽不出時間去“暗訪”。
筆者認為,領導“暗訪”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情,既能真實地看到各項政策到底落實沒有,基層工作到底開展的怎么樣,又能真實地聽到零售戶、煙農反映的問題,為制定決策提供真實的依據。各地應采取相應措施,讓領導“暗訪”成為一種常態。筆者建議,首先,領導們應轉變思想觀念,重視“暗訪”,把“暗訪”當成一項日常工作來抓。其次,各單位應建立一套制度,明確各級領導每月“暗訪”的次數、形式、達到的效果等。再次,領導去基層督辦、檢查、調研時,不應僅聽從基層單位的安排,還需多繞些路,臨時改變一下路線,去摸摸底,聽聽零售戶、煙農的心聲。最后,領導平時要適當減少會議、應酬的時間,多抽出一些時間到基層轉轉,與基層同志、卷煙零售戶、煙農們拉拉家常,了解了解實際情況,這樣制定的決策才有泥土味,才符合實際情況。
當然,領導僅“暗訪”還不夠,“暗訪”收集來的問題、建議,回去后還要認真研究,一一予以答復、解決,只有這樣,領導“暗訪”才不會流于形式,基層員工、零售戶、煙農有話有敢說、才愿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