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2012年上半年,美國柯達公司破產。
有分析者認為,這位131歲高齡的膠卷鼻祖轟然倒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其雖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但是卻在需要轉型時仍固執地選擇了重復投資,最終被淹沒于數碼時代。
一個創新領先者的尷尬破產,給正在積極走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之路的企業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樣本。它深刻啟示人們,企業發展,既要做好傳承,也需不斷創新。
這種啟示,對正處于轉型調整期的煙機企業而言,尤其重要。
努力推進煙機企業轉型調整,實現工作思路、工作內容、工作方式的轉變,須認真做好“繼承與發揚,傳承與創新”這篇文章。
(一)
從1982年中國煙草總公司成立算起,煙草行業已經走過了31年。
31年的發展,積淀了許多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比如,“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的行業共同價值觀;比如,勤儉節約、艱苦創業,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奉獻國家、回報社會,注重效率、嚴格自律的行業精神;比如,嚴格規范是保持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命線。
從1987年中國煙草機械公司成立算起,國產煙機工業也已走過了26年。
經過26年的發展,尤其是中煙機械集團公司組建十多年來的發展,國產煙機工業已經基本掌握了各種煙草加工機械制造技術,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國產煙機工業體系,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技術體系和制造體系,對行業技術裝備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這一過程中,同樣蘊涵著很多優秀基因值得傳承,比如創新,比如服務,比如改革。
做好“繼承與發揚,傳承與創新”文章,傳承什么?發揚什么?
角度不同,回答可能不一。但無論從哪個角度,這些彌足珍貴的發展經驗、難以復制的優秀基因都是值得長期傳承和不斷發揚的。
(二)
溫故而知“新”。
創新,是多年來國產煙機發展的主旋律。推進煙機企業轉型調整,創新驅動是重要抓手。
推進煙機企業轉型調整,需要進行怎樣的創新?今年的中煙機械集團公司工作會議做出了明確回答——
要打破常規,解放思想,大力推進集成創新,充分發揮集團公司整體運作的優勢,全面落實“集團化管理”,重點開展“三大中心”建設,努力實現煙機企業技術、生產、營銷資源的優化配置。
要加大創新研發力度,高標準、高要求,在更高層次上應對國際競爭,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突出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建設,大力提高煙機設備的國產化水平。
要在工作實現手段和方式上加強創新,重視促進集團公司“兩化”深度融合,用信息化支撐集團化,逐步實現集團公司各信息系統的協同與集成整合,最終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再開發利用。
創新,既要注重方式,更須注重質量。創新的成功不在于過程的花哨、形式的艷麗,而在于結果的高效,建立在尊重規律基礎上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當前,行業煙機企業應瞄準產品創新、業務支撐、對標管理、服務體系和隊伍建設等各項重點工作,積極謀劃,明確新思路、制定新舉措、研究新辦法,努力實現新突破。
(三)
傳承不是生搬硬套、機械模仿,創新也不是推倒重來、另起爐灶。
煙機企業做好“繼承與發揚,傳承與創新”這篇文章,關鍵是要正確處理和把握好“保持工作延續性”與“加強工作創新性”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沿著既定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保持工作的延續性、連貫性;另一方面,發展形勢的變化也“倒逼”企業必須以變應變,通過不斷地深化、完善、提高,將已經開創的道路走得更加順暢。
事實證明,在經濟發展的大潮中,固守有余、創新不足者難以持續;摒棄歷史、過分求新求異者也不會穩健發展。一個歷經滄桑而仍然煥發著活力的企業,必然是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的企業。
無論是傳承還是創新,煙機企業的轉型調整關鍵靠人。“匠人固守傳統,藝人把握并運用傳統,藝術家則把持傳統的根基而立異求變”,期待每一位煙機人都成為優秀的“藝術家”。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