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臨潁消息 “哈哈,煙葉長得還真不賴,眼瞅著今年定是有個好收成。”6月10日上午十點,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城關鎮農民張鵬笑得合不攏嘴。
“喲,張家他大叔,你傻笑個啥,是不是高興得太早了?”剛剛忙完相鄰紅薯地農活的臨潁縣固廂鄉大屈村村民牛秀珍大嬸走過來戲謔道。
張鵬是一位年過四十的煙農。四年前,常年在浙江工廠打工的他,帶著僅有的積蓄返鄉加入到臨潁縣巨陵鎮煙葉生產合作社,并承包大屈村的八十畝耕地種上了“中華”品牌濃香型煙葉,成為了一名遠近聞名的種煙大戶。
“俺不是燒白(臨潁縣方言:故意炫耀)。俺有‘靠山’,真的不犯愁。”張鵬左手指著煙田四周遍布的灌溉井渠,“有了它,旱災內澇俺都不怕。”右手摸著煙株下方的地膜,“如果缺這個,蚜蟲和雜草就把煙田糟蹋了。”
“你別說,還真是這個理。但是,你一個人種了八十畝煙田,忙得過來嗎?”看著兩人談得正熱鬧,路過田間的大屈村村民成國銘大爺湊上前來不解道,“五畝煙田的農活估計能把你壓得喘不過氣來。”
成國銘曾經是一名煙農,每日起早貪黑維持著自家四畝煙田的生計,簡單原始的勞作方式讓他收入微薄,只好外出打工用以養家糊口。
“成哥,俺的煙田可是走向了機械化。老弟俺有話對你說”,張鵬學著河南豫劇《打金枝》的唱詞有板有眼的唱起來:“耕作環節有中型深耕機,伺候八畝地不用一小時,起壟環節有單壟施肥起壟機,一小時能完成四畝地,植保環節還有機動迷霧機,那速度老快了,十畝地弄完不過一袋煙的功夫。這工作比起俺過去在浙江打工日子好多了。”
“這么先進的設備,你買下來該花不少錢吧。趕明兒,俺讓兒媳婦上臨潁問問,得花多少錢。”牛秀珍一面聽著,一面從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個小本子記下來張鵬報出的設備名稱。
張鵬看著牛秀珍著急的樣子,連忙按住她正在記筆記的手。“別著急記啊,這些東西不是俺的,都是俺參加的煙葉生產合作社的設備,而且還不用俺掏錢買,使用也不花錢,全是俺的‘靠山’掏錢。”
這時,成國銘有些聽不下去了。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從來沒有聽說過張鵬認識一個大“靠山”,激動地說道:“你倒人(臨潁縣方言:騙人),哪有這等好事,別唬俺老漢。”
突然,煙田深處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
“他沒有騙你。煙草局就是他的‘靠山’。”
“桂局長,你怎么來了。種煙不掙錢,你別要再勸俺了。”
成國銘見著臨潁縣煙草局局長桂炎修迎面走來,趕忙搶先說道。
“俺是過來看看張鵬的煙田中耕管理情況,沒想到在這里遇上你。趕得早不如趕得巧,張鵬,你告訴他,你去年掙了多少錢。”桂炎修邊說邊笑道。
“去年掙了八萬多。”成國銘有些納悶。桂炎修解釋說,為了更好地打消農民后顧之憂,2014年初臨潁縣煙草局為全縣煙農購置煙草專用機械271臺,免費供應肥料物資2750噸和農藥31.4噸,實行煙葉技術專家的全程指導和合作社的一條龍服務,讓張鵬這類“種煙大戶”當起了甩手掌柜。”
“這錢還真不少。張老弟,你可是真的找到大‘靠山’。桂局長,俺們也想參加煙葉生產合作社,你看行不?”
“這有啥不行的?俺還盼望著大伙能早日實現自己的‘致富夢’。”
“好,那就這樣說定了。”
“哈哈哈哈……”
爽朗的笑聲回蕩在煙田深處,一雙雙大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