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土地平整是指利用現代大型機械改造現有土地地形和改善現有土壤條件的過程,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土壤耕層構造和表面狀態,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熱等因素,為播種和作物生長、田間管理提供合適的基礎條件。土地平整是煙葉生產規模化和機械化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是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生產條件的主要方式,是建設早澇保收、穩產高產農田的一項戰略措施。但是在現有的土地平整過程很容易出現原有熟土覆蓋的現象,導致在一段時間內煙葉生產受到影響。因此在進行土地平整時不僅僅要注意土地平整的進度,而且應該注意提高工程質量,確保煙葉生產不受影響。
一、科學做好規劃
在進行土地平整之前要根據現有土地的平整程度和土地面積、形狀進行合體規劃,設計好機械作業的線路和平整后的單塊田塊面積,在農村比較常見的習慣一般將田塊劃分為長66米、寬30米的方田,面積大概是3畝左右。具體面積應該按照地區地勢和農民平均擁有土地進行劃分。面積較大的地區還要首先劃分好水平面,面積較小的地區可以整個平整項目在一個水平面上面。方田塊以50畝左右為一個水平面,一般地長為20-300米,寬10一150米,以利機械化作業。如果地形變化復雜,地面高差懸殊,地塊可小些,但不要少于20畝。總之,在機械動工之前要做好水平面劃分,確定整個土地平整項目水平面的數量和高度,避免挖掘過深或過淺使表層熟土被覆蓋,同時可以防止成本過高和影響工程進度。
二、注意保留耕作層熟土
熟土是勞動人民在長期耕作、施肥過程中培育而成的,是經耕種熟化的表土層。除去表土的土壤,一般厚15厘米-20厘米,養分含量比較豐富,作物根系最為密集,粒狀、團粒狀或碎塊狀結構。耕作層熟土的養分含量高,結構好,土質松,生物活性強,保水保肥,適于作物生長發育。要獲得作物高產,必須注重保護與培肥耕作層。因此,在土地平整過程中要注意保留耕作層熟土,盡量避免耕作層土壤受到破壞。對于地面高度差較大的地,可采取間隔取土法,即每隔五尺左右抽取一行,把這行表土先放在旁邊的表土上,挖到預定深度后,從旁邊底土挖下,然后再把表土鋪放到底土上。地面高度差較小的地,可以先把表土取放一邊,挖高墊低后,再復上表土[1]。這樣就可以保持熟土在土壤表層,有利于煙葉生產和發育。
三、增施有機肥料
由于平整后破壞了犁底層,養分容易流失,更要注意培肥改良。即使能夠保持一部分表層的熟土,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喪失。因此,土地平整完成后,要施用有機肥改良底土結構,加速熟化。有機肥主要來源于植物和動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營養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能夠直接被作物吸收。有機肥是經生物物質、動植物廢棄物、植物殘體加工而來,能為農作物提供全面營養,而且肥效長,還有利于改良土壤。在土地平整后最好是施用豬糞,豬糞在農村比較常見,使用起來成本比較小,效果快速而且明顯,還能夠改善農村環境衛生。土壤結構破壞后,土壤中的速效磷很容易流失。因此,在作物施肥過程中應該注意增加一部分含磷的化肥。
四、種植綠肥作物肥田
綠肥作物現一般采用輪作、休閑或半休閑地種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多數作為飼草,而以根茬肥田,或作為覆蓋作物栽培以保持水土和保護環境。為了不影響生產,綠肥作物多采用輪作的方式進行,即在生產完成后再種植綠肥作物。綠肥作物主要以肥田為主要目標,一般不進行收獲。為了不影響下一輪的作物生產,要合理安排好綠肥種植的時間和品種。由于煙葉生產的地塊要在年末進行冬耕,因此要選擇夏季綠肥作物進行種植。煙葉在7月底可以完成采收,根據土地肥力狀況煙葉采收后不再安排其他作物,直接種植綠肥作物。根據以上這些特點,可以選用抗旱、耐瘠、鮮草產量高、腐爛快、肥效好的品種,避免影響下一年的煙葉生產。大葉豬屎豆、檉麻抗旱抗逆性強,可在六七月播種,生育期50-60天,10月份即可以完成割青,不影響煙田冬翻。這兩種綠肥植物對土壤選擇不嚴,是紅壤上的優良夏季綠肥,適合在煙區種植。綠肥成熟后,正值煙田翻耕時期,可以將綠肥翻耕入土壤中,這兩個品種的綠肥熟化的時間短,到次年3月份進行煙葉移栽時綠肥可以充分腐熟,能夠滿足煙葉在生長初期的營養需要。
五、采用生物培養技術
土地平整后,這些地方土層瘠薄、養分含量低下,不利于煙葉的生長與發育。要快速培肥土壤,提高土壤生產力,再輔以培育壯苗、科學栽植、強化管理,才能達到優質適產的目的。利用微生物和微生物菌肥來改良和培肥土壤,是一種投入少、收效快、環保高效的好方法。在林地土壤改良中比較常見的是利用蚯蚓培肥土壤,因此土地平整后可以借鑒這種模式培肥地力。據研究表明蚯蚓糞含有機碳是一般土壤的8倍;含腐殖質是一般土壤的23倍;含氮、磷、鉀、鎂分別比一般土壤高5倍、7倍、11倍、3倍;還含有20多種中量和微量元素,使樹木的生長量(或植物產量)提高10%—15%。蚯蚓糞不僅是優良的良性有機肥,而且在防治根結線蟲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2]。還可以使用其他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是活體肥料,施用后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的生命增加。有益微生物在適宜條件下能夠旺盛的繁殖和新陳代謝,不斷形成物質轉化和有益代謝產物使土壤肥力大幅度提高。微生物肥料中有益微生物能產生糖類物質,占土壤有機質的0.1%,與植物粘液,礦物胚體和有機膠體結合在一起,可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的物理性能和減少土壤顆粒的損失,在一定的條件下,還能參與腐殖質形成。所以施用微生物肥料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3]。
六、深耕曬田
土壤熟化是指通過各種技術措施,使土壤的耕性不斷改善,肥力不斷提高的過程,即生土變熟土的過程。在自然條件下,土壤熟化受到水、肥、氣、熱諸肥力因素協調,這種過程比較緩慢。土地平整后,要人為的創造有利條件改善熟化的條件。土壤土層深厚,土壤原有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土壤的下層與上層之間要重新進行協調,這個過程要在復雜的水、肥、氣、熱條件下進行重組,因此土地平整后要及時將底層的土壤進行改造。平整后的土地,要抓緊深耕曬田,加速潛在養分的速效化。深耕曬田可以促進微生物活性固定空氣中的氮素增加土壤營養。進行深耕后,土壤土質疏松、通透性較好,雨水能夠滲入土層,有效活化土壤,土壤經過不斷的日曬雨淋之后,板結的土壤顆粒逐漸風化變小,有利于改良土壤結構。進行深耕曬田,土壤中一些難溶性或不溶性的物質被翻到上層,可以在陽光、風和雨雪的共同作用下充分分解,使各種養分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同時還能夠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因此,進行深耕曬田有利于下輪作物生產的開展和作物的生長。
七、種植豆類作物調茬
在有條件的地區,煙田面積比較充足的地區可以在平整的土地當季不種植煙葉。煙葉是需水需肥比較多的作物,而剛剛經過土地平整的地塊保水保肥能力比較弱。在土地平整后的頭茬可以種植耐貧瘠的作物,以種植豆類作物為好,豆類作物適宜在溫度較高的地區種植,許多種豆類植物能和根瘤菌屬的相應種共生。根瘤菌侵入寄生根內,刺激寄主根上形成根瘤,根瘤菌在根瘤內定居并固氮。有研究表明每畝固氮量大豆為5—10公斤、蠶豆3.5—9.5公斤、小豆3.7公斤、菜豆3—6公斤、綠豆5—7.5公斤、豌豆5—5.5公斤、豇豆5—15公斤。根瘤菌固氮量可提供豆類蔬菜一生所需總氮量的50%—75%,而且豆類作物根茬和脫落物較多,土質疏松,土壤含氮量高,是其他作物的好前茬,也是一種先鋒作物。豆類作物的生育期一般較短。可以適應一年兩作或三作的栽培制度,這樣在一年內可以在同一地塊上完成多個生產過程,通過多次中耕、施肥,加速土壤熟化*
八、參考文獻:
?
[1]楊金樓.平整后土地的培肥方法[J].上海農業科技,1976年02期。
[2]王新生.生物培肥技術在林地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林業;2008年05期
[3]百度百科.生物菌肥,http://baike.baidu.com/view/1433879.htm?fr=aladdin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