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煙斗啊,你酒量有多大啊。
一般吧,不超過半斤的酒量。
? ??
你喜歡喝什么牌子的酒,茅臺還是五糧液?
茅臺、五糧液太貴了,呵呵,我更偏愛洋河,主要是喝酒不上頭。我也分不清啥濃香型和醬香型,不上頭的酒喝起來才舒服。
白酒只在中國才有,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無酒不歡、無酒不成席,似乎每次的家常便飯都有白酒的身影。問及什么白酒好喝,那國外的一定是比不上中國的。因為中國人喝酒更注重酒文化而不是酒本身,在國外是沒有這種理念的。所以酒好不好喝不在于酒本身,因為它的成分大同小異,最多配方不同罷了。中國好喝的白酒分地域性,也許北方人會認為60度以上的才算爺們,而南方多偏向于綿柔型的中度酒。口感方面有人喜歡濃香型,有人喜歡醬香型,這個是市場主流白酒品類。
? ??
各大名優白酒都有各自的長處,比如茅臺醬香濃郁,空杯留香。五糧液和瀘州老窖窖香突出。前幾十年大家都講求香,很少人關注味。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提高,白酒的味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重視。畢竟酒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聞的,加之現代人對健康的重視,所以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香氣幽雅不濃重,入口綿甜順喉,飲后舒適醒酒快的綿柔型白酒。洋河正是發現了這一市場契機,創造性推出綿柔系列,事實也證明,這個決策是高明的。
30多年來,香型已經為大家所熟知,但是很多老專家很早就意識到,白酒早就該淡化香型,更應該注重質量和健康。白酒泰斗周恒剛老先生甚至在其臨終前再三說:“白酒在味不在香,再這樣搞下去,中國白酒沒有希望了。”以往白酒生產多為香味主導,因此白酒給人的印象向來是高度烈酒、辛辣刺鼻,然而在追求醇厚香濃的時候便容易忽略對健康的考量,致使雜醇類物質過多,飲時刺激,而飲后上頭。作為市場上第一個跳出“香型”藩籬的白酒品類,綿柔型白酒則改變了人們對白酒的認識,大大緩解了消費者的飲酒壓力。業內人士認為,此類酒之所以讓社會精英人士偏愛,更重要的是解決了飲酒的兩個痛點——“健康”與“酒量”。綿柔型白酒誕生后,又有了柔和、淡雅、柔雅等白酒,可見現代人越來越關注健康。
綿柔白酒飲前香氣幽雅怡人,入口綿柔順喉,飲中暢快淋漓,飲后輕松舒適。說文解字種說,“綿”即綿長,酒體豐滿、不清淡,更不是簡單地降度,而是陳酒、綿柔型基礎酒、調味酒等綿柔原酒的最佳組合調味;“柔”即柔和、柔軟、柔順,不暴辣、不刺喉,飲時舒暢,飲后舒適。增一分則濃,減一分則淡,是一種可以讓消費者大膽暢飲的白酒。
從白酒看咱們煙草,感覺咱們煙草行業似乎是在走白酒行業的老路,在卷煙品類構建上過于注重“香型”了。黃鶴樓品牌構建了一個“淡雅香”之后,各大品牌也是紛紛聞香而動,有清香型、清甜香型、本草香型、濃香型、焦甜香型等等。
可是你要到市場上問消費者,有幾個人能區分出這些香型來。我曾經隨機問了一些零售戶和消費者,他們只能說出一種香型,就是貴煙(國酒香),國酒香為何耳熟能詳,因為說抽煙可以抽出茅臺酒的味道。
? ??
煙斗,你有沒有發現今年爆珠煙特別流行,各大中煙公司開發的新品大部分是爆珠煙。
這說明咱們煙草行業的品類構建也慢慢的從重香型到重味道了,畢竟味道最能讓消費者感知到。
國家局領導曾經說卷煙品類構建,要做到“有支撐、成體系、能感知”。而最終要讓消費者接受,著重點還是放在“能感知”上面。“能感知”是根本,其內涵從消費者角度審視卷煙帶來的直觀和抽吸感受,包括“直觀且表里如一,舒適又滿足,輕松而自然”的特性要求。“能感知”是中式卷煙品類構建的難點,也是中式卷煙品類創新的突破點。要實現“能感知”,須立足卷煙消費的本源,“能感知”最終要實現消費者能夠通過品類名稱的概念理解到認知品牌的文化、風格特色和技術含量。研究卷煙區域消費的特點,研究國內外卷煙消費的差異,研討卷煙消費的未來發展趨勢,這些研究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為中式卷煙品類構建“成體系”和“有支撐”提供出發點。
我們現在在開展“消費者在哪里,我們就在哪里”,我們就應該聽聽消費者的聲音,生產出更多消費者喜歡的產品。
煙草在線報道,2016年以來,中國煙草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卷煙銷量持續走低,卷煙庫存高居不下,一批重點骨干品牌出現了斷崖式下跌,讓整個行業為之色變。煙草行業進入了近十年來不曾出現過的產業“寒冬”。面對艱難時勢,煙草工業企業創新的勢頭和熱情依舊不減。過去10個月,各大工業企業的新品卷煙紛紛面市。但遺憾的是這些新品真正體現的價值卻并不盡如人意。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47個品牌新增178個規格。其中僅10余個新品銷量上萬箱,百余個新品銷量不足1000箱。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金圣(硬滕王閣)自2016年1月1日全國上市以來,半年時間突破2萬箱;2萬到3萬,用時55天;3萬到4萬,用時50天;4萬到5萬,用時40天!金圣(硬滕王閣)以逆勢上揚之姿,成為了2016卷煙新品上市的標桿產品。
這個咱們以前說過,金圣(滕王閣)是江西中煙“三好”產品理念的代表之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