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卷,我總算知道餛鈍店為何漲價的原因了。
是不是因為“二師兄”漲價了。
是啊,我查了下農業農村部網站,9月9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13.26,比上周五下降0.08個點,“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15.08,比上周五下降0.11個點。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35.41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0.8%;據商務部監測,8月26日至9月1日,肉類批發價格不同幅度上漲,其中豬肉批發價格為每公斤34.59元,上漲8.9%。按每天1公斤肉計算,一個月吃肉就要吃掉上千元。
關鍵是,這豬肉一漲,這路邊的餛鈍店、燒烤店、火鍋店不都要跟著漲價啊。現在有的地方豬肉都要限購了。
這不是玩笑話,是真事。據《南寧日報》報道,9月1日起,南寧市實施豬肉價格臨時干預措施,在主要農貿市場設點限價限量銷售豬肉。南寧市在青秀區麻村農貿市場等市場設立定點豬肉攤位,以低于前10日市場均價10%以上的價格銷售,每位消費者每日限購1公斤。由于市場供應不足,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多年未有的居民買肉排隊的現象。
“豬周期”,咱們討論過很多次,為何今年豬肉漲價這么厲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分析,最近豬肉價格持續上漲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前期撲殺生豬、出欄加快,同時養殖戶補欄積極性受影響,導致存欄量顯著減少;二是“豬周期”,此前豬肉價格跌至低點,目前正處于“豬周期”的上升階段;三是一些地方出臺了生豬禁養、限養的規定;四是結構性因素,目前小規模養殖戶加快退出,大規模養殖增加的產能被抵消。
豬肉在國人餐桌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國居民的肉食消費中占比達到62%,而且在CPI也占有高權重,所以,豬肉價格持續大幅上漲,會影響群眾生活和物價穩定。為了穩定豬肉價格,國家連續出手,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加上一次電視電話會議,3次重磅會議專門部署穩定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二師兄”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其實這么多年咱們討論“豬周期”,總能聯想到咱們煙葉種植。為什么咱們行業這么多年來一直高度重視煙葉工作,煙葉穩則行業穩。為什么咱們行業煙葉種植近十年來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局面。
這是咱們煙草行業一直在默默做貢獻啊,行業內誰都知道咱們煙草行業煙葉庫存居高不下,為何這個問題一直難以解決。我曾經想,咱們煙葉去庫存還不簡單啊,停止一年不種煙葉不就行了。現在想想自己當年真是太年輕。
一年不種煙,難道第二年就會隨咱們煙草的意,說種就種嗎?煙葉生產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橫跨農工商,面廣量大;一頭連著國家利益,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煙農利益;同時又是外部環境多變的一項工作,也是最難、最艱苦的一項工作。作為農業生產的一部分,從宏觀角度而言,煙葉生產從生產到經營,從價格到稅制無時無刻不受到農業大環境以及國家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影響,而關于煙葉生產方式的改革與創新也緊跟國家改革發展大勢,從未間斷。從微觀角度而言,煙葉生產也與煙區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水平息息相關。我國超過70%的煙葉產區分布在老少邊窮地區,種植煙葉是當地百姓主要的經濟來源。現在是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煙葉種植也是很多貧困地區全面脫貧進入小康的希望。
所以現在咱們煙草行業一方面控制煙葉種植規模和面積,另一方面千方百計增加煙農收入。煙農穩,煙葉生產才會穩。全面小康征途上,實現煙農的“美好生活需要”,最根本的還是要讓煙農的錢袋子鼓起來。
從歷史上看,咱們行業煙葉生產也有大起大落的時候,教訓十分深刻。1992年以后,我國煙葉生產出現一番較大的起落。1992年全國烤煙收購量為5000多萬擔,1994年銳減至2972萬擔,1995年恢復至3485萬擔,1996年躍升至5255萬擔。由于一些產區錯誤估計煙葉生產形勢,地方政府追求利益,未能嚴格執行國家計劃和國家煙草專賣局宏觀調控要求,形成“上冷下熱、上控下擴”的態勢,超種超收至1997年達到頂峰。當年,全國超面積種植500多萬畝,全國煙葉收購計劃為4540萬擔,實際收購6875萬擔,超計劃收購2000多萬擔,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堆積如山的煙葉,對煙草行業來說無異于一場災難。眾多煙葉經營企業開始大面積虧損,大量囤積的煙葉加劇了收購工作的難度,使煙葉等級混亂,1997年抽查平均等級合格率僅為66%。而煙販子四處橫行,收購秩序一片混亂,煙葉收購資金難以為繼,許多地方出現了打白條現象,嚴重損害了煙農的利益。對此,國務院給予了極大關注和支持。1997年12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1998年煙葉種植和收購工作的緊急通知》;1998年6月,國務院召開會議研究煙草工作,要求煙草行業“三年要壓縮2000萬擔不合理的煙葉庫存”;同年7月,國務院下發《關于調整煙葉和卷煙價格及稅收政策的緊急通知》,明確煙葉收購繼續實行中央管理的政府定價政策,取消了各種形式的煙葉收購價外補貼,將煙葉收入的農業特產稅稅率由31%降為20%
后面的事情大家應該都清楚,根據國務院精神,煙草行業開始了一輪煙葉生產大調整。首先,國家煙草專賣局將煙葉生產指導方針調整為“市場引導、計劃種植、主攻質量、調整布局”,并從1998年起,對煙葉生產實行嚴格的“雙控”政策。緊接著,全面推行“合同制”。雖然1983年頒布的《煙草專賣條例》、1992年開始實施的《煙草專賣法》都規定煙葉生產實行“合同制”。但是,此前并未嚴格執行。1998年起,煙葉生產全面推行合同制,各產區嚴格按國家計劃全面簽訂合同,使合同制真正成為穩定煙葉生產的支撐點。隨之而來的是整頓煙葉流通秩序。1999年,國家煙草專賣局決定,在全行業范圍內開展煙葉流通秩序專項治理整頓。此后,國家煙草專賣局陸續下發《煙葉專賣管理辦法》《關于開展煙葉流通秩序整頓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召開會議、專門成立整頓煙葉流通秩序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國整頓煙葉流通秩序工作。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從1998年到2002年,煙草行業共壓縮煙葉庫存1976萬擔。2002年,全國煙葉經營扭虧為盈,煙葉生產流通秩序逐步恢復正常。從平息煙葉搶購,到調控煙葉大超產,再到三年調整,我國煙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