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矮矮的個子,瘦瘦的身軀,明明是弱不禁風的白面書生,卻撐起了河南種煙第一大縣的臂膀,他就是三門峽市煙草公司盧氏縣分公司生產科長常劍波。今年已屆不惑之年的常劍波,1994年7月畢業于河南農業大學煙草系,碩士研究生學歷,農藝師職稱,中共黨員。參加煙草工作20年來,他扎根基層,忠于職守,服務群眾,默默奉獻,長年奔波在煙葉生產第一線,始終懷著一顆感恩重責之心,恪守務實創優工作信條,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著金葉的芬芳,用鏗鏘的步伐落實著“四個三”要求,用驕人的業績踐行著“兩個至上”行業價值觀。
服務煙農,甘做“孺子牛”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常劍波,對煙農的勞作辛苦了如指掌。多年來,他始終把煙農利益放在心上,想方設法為煙農排憂解難。
2012年6月的一天,他到沙河鄉宋家村下鄉指導煙葉生產,看到有幾塊煙田發生了黑脛病,他立即把煙農找來,現場指導煙農怎樣防治,讓煙農很受感動。當天晚上他還連夜查找資料,制定出了黑脛病防治“六字”方針,印制1萬余份的技術明白紙,發放給全縣所有煙農。第二天,他又叫上盧氏電視臺新聞記者,冒著35度的高溫在煙田里講解如何防治黑脛病,并制成專題片,在縣電視臺《金色田野》欄目進行播放,大大提高了防治效果。2012年盧氏煙田的黑脛病等主要病害得到較好控制,為煙葉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年,該縣收購煙葉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的32.9萬擔,產值突破了3億元大關,達到了3.42億元。
2012年6月24日是個星期天,也是他的一個至親兒子結婚的大喜之日,一大早,常劍波就來到親戚家幫忙。10時左右,他接到照村煙站站長馬建方的電話,告知頭天夜里橫澗鄉石棗河村遭受嚴重冰雹襲擊,煙葉損失嚴重。接到電話后,常劍波立即向親戚說明情況,就和馬建方匆匆趕往距離縣城60里外的石棗河村。快到村子時,因山洪暴發沖毀了通往煙田的道路,車輛無法通行,他們就踏著泥濘步行到煙田查看災情。石棗河村雖然只有300余畝煙田,卻分散在幾個凸凹不平的山坡上,平時山路就難走,加之剛下過雨,正直烈日當空,沒走幾步,大家就汗流浹背。但他全然不顧這些,逐塊查看煙田災情。一戶姓王的煙農蹲在煙田里,滿臉絕望,他的妻子在一旁嚎啕大哭,說今年第一次種了15畝煙,準備給兒子結婚攢點錢,沒想到遭受了這樣的災害,十分灰心,準備改種大豆,然后外出打工。常劍波一邊安慰,一邊鼓勵他說:“現在你的煙葉處在團棵期,目前也就是損失下部幾片葉,影響不大,如果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比改種大豆效益要高得多。”隨即他把受災的煙農集中起來,一邊統計受災面積,一邊講解救災措施,并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經過他一番耐心的勸說,煙農被他的真誠所打動,十分感激地說:“有你們這樣的服務,我們就有信心啦,你們放心,我們一定會按照你說的加強管理的。”統計完災情,看到煙農們有了信心,常劍波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返回到縣城,此時已經是下午6點多了。2012年石棗河村的煙葉畝均產值仍然達到2900元,2013年該村煙農的生產積極性不但沒受到影響,種植面積還增加了100余畝。
干生產科長以來,像這樣星期天奔波在田間地頭不知道有多少次,別人問他這樣拼命干工作圖個啥,他總是笑著說:“企業給了咱優厚的待遇,崗位給了咱展示的舞臺,唯有盡心工作,才能對得起‘煙草人’的稱號。”
愿為人梯,“播火”惠眾生
普及煙葉生產技術是常劍波下鄉的一項主要工作。平常他走到哪里,就把培訓班辦到哪里,煙田地頭、農家小院、廟會集市、收購場所,都是他普及煙葉生產技術的陣地,許多煙農和他成了好朋友,視他為親人,有事就愿意找他幫忙。
文峪鄉磨上村煙農祁新旺,2009年承包了100畝煙田辦起了家庭農場。當年由于遭受自然災害,又缺乏管理經驗,收入不理想,有些灰心喪氣,找到他說:“今年費了好大勁,到頭來沒有賺到錢,下年不想再搞了。”常劍波勸他:“家庭農場是現代煙草農業的發展方向,你才搞了一年,咋能打退堂鼓呢。今年收入不好,你好好總結總結,明年接著干,到時我幫你。”常劍波同他一道查找失敗的原因,分析興辦家庭農場的優勢。通過耐心細致地做工作,并安排他參加省公司組織的種煙大戶培訓班,祁新旺轉變了觀念,堅定了信心。幾年來,祁新旺的煙葉家庭農場由于管理到位,每年純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成了人人羨慕的種煙大戶。2011年,在公司的扶持和常劍波的指導下,祁新旺又興辦了一個煙葉育苗工廠,從種煙大戶變成了育苗專業戶,收入芝麻開花節節高,不僅在縣城買了商品房,還給兒子辦了個手機專賣店。當別人向祁新旺投來羨慕的目光時,祁新旺就說“這一切多虧了常科長,沒有他的鼓勵和技術指導,哪有我今天的好日子。”在祁新旺的帶領下,2013年該村就發展了3個50畝以上的小型家庭農場。
2013年煙葉烘烤季節,常劍波到相對偏遠的范里鎮柏坡村指導煙葉烘烤,無意中聽說一個叫王彥的煙農,一連烤壞了2炕煙。他立即趕到王彥家了解情況,原來,王彥一直在外打工,效益不是很好,看到別人種煙效益很好,因此2013年回家種了20畝煙,由于使用的烤房還是以前的土坯烤房,在升溫排濕上比較困難,稍有不慎,極易烤壞煙。分析原因后,常劍波又到煙田查看了煙葉長勢,鼓勵他說,“你的烤房只要配上普改密自控儀,就可減小烤壞煙的幾率,放心吧。”王彥說:“今年投入大,沒有那么多錢了。”常劍波說:“明天我就把自控設備給你送來,錢的事,我給你墊上。”第二天,常劍波就把自控儀送到了王彥家里,幫他安裝好,并且手把手教他如何使用。去年王彥賣煙收入近十萬元,一家人高興得不得了,專程到公司向常劍波表示感謝:“種煙還得講科學,今年一定要建一座新的大密集烤房,多種煙,種好煙。”
敬業守正,爭當“排頭兵”
素有“中原綠寶石”、“豫西后花園”之稱的盧氏縣是河南省煙葉種植大縣。特殊的地理氣候,優越的人文環境,獨特的良法措施,造就了煙葉生產的輝煌。“全國13連先”、“全國標準化示范縣”、“河南省無公害煙葉原產地縣”、“豫濃香原生態優質煙葉基地”和“河南省煙葉生產先進單位”……這些沉甸甸的“國”字號、“省”字號金字招牌,使盧氏聲名遠播。自然引來了無數同行的參觀學習,同時,盧氏還是國家、省、市領導視察煙葉生產的首選之地。
為迎接同行參觀和上級領導視察,同時也為了把最靚麗的一面展現給大家,這可忙壞了常劍波。一方面他要事無巨細地準備生產現場,另一方面,他還要準備匯報材料、影像資料。于是,他就白天黑夜連軸轉,苦干巧干加拼命干,顧不上吃飯,顧不上休息,顧不上照看生病的父母雙親,顧不上家庭瑣事。陪同領導選擇現場有他的身影,清理田間衛生有他的身影,撰寫內務材料有他的身影,迎接來賓有他的身影。2012年2月,時任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到盧氏視察煙葉育苗工作,從準備到匯報,常劍波整整忙了3天3夜,患了重感冒,但他堅持到領導視察結束才入院治療。視察取得圓滿成功,工作受到領導好評,常劍波感到莫大欣慰。2013年,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省委副書記鄧凱、副省長王鐵以及國家局、省市局領導先后視察盧氏,常劍波依然如故,均獲得領導好評。2014年,國家局副局長楊培森、省局局長李孟順等領導蒞臨盧氏,視察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工作,常劍波更為仔細認真,把盧氏乃至三門峽、河南最好的一面展現給了上級領導,受到了好評如潮。
作為全省最大的煙葉生產縣生產科長,既有責任也有權力。面對責任他說要無限放大,面對“權力”他慎之又慎。因為這幾年煙葉產值效益好,種植計劃和收購計劃的分配傾斜就意味著錢財,為此,每到年初產煙鄉鎮都去找常劍波“攻關”要計劃。有的用全力壓他,有的用小恩小惠利誘他,有的借同學親朋關系逼他就范,但他始終不為所動,總是擺事實、講道理、講布局優化好處,沒有亂開口子、亂給面子、亂作主張,嚴格執行分公司集體研究決議。2014年嚴控種植規模,向他求情要計劃、要種煙合同的既有政府部門也有普通群眾,更有親朋好友,他始終不為所動。為此,他對罪了不少人,有人戲稱他為煙草公司“紅管家”、“把門狗”。聽后,他淡然一笑,不為所累。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由于工作踏實認真,執行規章制度嚴格,加上處處充滿愛心,常劍波先后獲得“全國煙葉烘烤技術骨干”、“河南省煙草公司煙葉技術改進項目先進工作者”、“河南省踐行四個三模范人物”、“三門峽市優秀科技工作者”、“三門峽市煙草行業道德模范”等多項榮譽稱號。同時,盧氏縣煙草分公司也分獲省、市煙草局授予的“煙葉工作先進單位”和“目標管理優秀單位”等稱號,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連年通令嘉獎…面對榮譽,常劍波沒有驕傲也沒有自豪,他始終認為榮譽的取得凝結的是大家的辛勤汗水,隱身的是一群善做善成、實干實效的“群英譜”,但許多人都說,“群英譜”里最耀眼的那顆“星”就是他。
山路彎彎,日升日落。常劍波依舊邁著堅定而穩健的步伐,一如既往地奔走在田間地頭,來往穿梭于煙農和煙草公司之間,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都無私奉獻給了廣大煙農和摯愛的煙草事業。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