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2014年11月19日,與同事再次踏上云南省沾益播樂煙葉站沙高煙葉點——張玉瓊“戰斗”的熱土。她常懷一顆快樂的、感恩的心,她對煙草事業忠誠敬業,她將身心完全融入到煙農中,將敬業奉獻、回報煙農變成一種習慣、責任,大愛無言、大美無聲。她,是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人。
她始終踐行“利國為上、惠民為宗、至愛為懷、大成為志”的核心價值理念,躬耕于田間地頭,與煙農交朋友、共患難;從幫扶貧困、捐資助學,免費為貧苦煙農購買地膜、化肥促進他們的煙葉生產,從1993年參加工作到現在,她在公益事業方面的捐資達10余萬元。直到今天,在我們的訪問中,心靈又一次被震撼。她的愛心之路一直延續著,只有起點沒有終點。2014年,她主動出資幫助煙農群眾鋪路、修路,解決了煙農生產生活困難;她用自己的工資購買自來水管,幫助貧困群眾安裝、修理水管,解決一方百姓實際生產生活飲水困難。
用愛譜寫惠農之歌
從偏山煙點到沙高煙點,雖然工作的地方轉移了,工作的崗位變換了,但在她的“字典”里,煙農始終還是那些煙農,那些需要幫助的煙農,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而她給予煙農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實際、實用、溫暖填心的愛。
這一份愛,普惠了煙農,服務了煙農,她把一個個煙農像自己的親人一樣珍愛于心,大愛于行,展現了煙草人至高無上的情懷與回報社會的崇高責任與使命。
播樂鄉沙高村委會書記李紹云介紹到:“張玉瓊來到沙高煙點擔任點長兩年以來,不僅將煙葉生產的工作努力抓好抓實,還幫扶沙高村委會第二村民小組23戶經濟困難無自來水飲用人家,用自己的薪水共計4000元支付2000米水管費用,今年7月份正式將自來水引進農戶家里,煙農在喝道清涼、衛生的自來水時,有的激動得淚流滿面,都說張點長是他們一輩子都不能忘記的人。”
“張玉瓊的家庭條件據我們了解也不算太好,自己一個人帶著娃娃在播樂工作,還有老母親要贍養,但是她不管走到哪個地方都要幫貧扶困,現在像她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了,我們該做的都沒做到,但她一個女人做到了,我們很慚愧。”沙高村委會副主任詹登良說到。
“沙高三村的生產主路,寬3.5米,長6.5公里,一到下雨季節,路面就坑坑洼洼,路面滑、積水多,人、牛車、馬車、農用車無法走,村民們要采摘煙葉、收玉米、洋芋都要經過這條路,張玉瓊了解到情況后,又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2000多塊,請小工買土夾石料來鋪墊了500多米的路,村民們聽說張點長自己掏腰包為大家鋪路墊道,高興地不得了,都各自帶上鋤頭、鐵鏟來幫忙。”第三村村民郝情永激動的講到。
用愛造福貧困煙農
張玉瓊總是樂呵呵的,因為她的內心世界比我們想象的要富有,她的世界且付出且快樂且珍惜,她總對別人說任何一個有良知、處在與她相同的工作環境中的人都會變成第二個張玉瓊,因為煙農大部分都是友善、淳樸、情深義重的,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小事......。但這一樁樁小事卻悄悄地改變著煙農的一切,只是她樂在幫助他人的過程而不自知。
?
服務煙農,普惠煙農,張玉瓊從細微的小事入手,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躬身踐行,在她看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在煙農看來她的所作所為已經改變了一個煙農家庭的命運。
“在農村農民很淳樸、很記恩情,好多受過張玉瓊幫助的老百姓沒有其他的感謝方式,將自己家里種的洋芋、雞蛋用小提籃裝好給她送去,但是張玉瓊堅決不收,她認為農戶本來就困難了我只是盡我的力量去幫助他們,怎么忍心再去給他們施加生活壓力……”李紹云眼睛紅潤的講到。
“沙高村委會第二、三村民小組農戶家的自來水管遇到漏水沒有錢維修的,靠近沙高煙點被張點長看見了,經過商量,她自己又拿出錢來買了2000—3000米的水管請小工幫助村民換了新水管。”村民郝金書開心的告訴筆者。
沙高村委會第三村民小組村民郝飽宏接著告訴筆者:“今年8月份,我們村里面溫曉青一家三口于水庫落水死掉,留下一個小女兒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都是70多歲的人了,無任何經濟來源,一個小女孩上三年級以后咋個來繼續她的學業,當張玉瓊得知情況上門看望后,又悄悄的塞給老人2000元錢,鼓勵孩子面對生活要堅強些……私人經常拿錢來給這些困難的老百姓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一般人真的難以做到。”
“張點長到了沙高點以后,我們老百姓的煙葉賣得很好,因為她收購的平穩,公平、公正,對農民造了很大的福,鄉村領導干部、包括一般老百姓對她都是伸大拇指的,都希望她在這個煙點多呆幾年,我們就可以蓋澆灌房了……”村民郝飽宏老人滿含希望的說道。
用愛鑄就生命厚度
身為一個女人在家里只是一個女兒,一個母親,但是在播樂這個地方,這個女人好像“俘虜”了所有人的心,人人都稱贊她是“我們的好閨女”、“好大姐”,“煙草的好干部”,“好點長”,所有人一有困難都會想到她。是什么讓她如此熱衷且樂此不疲于幫助這些人?她的第一次助人的念頭是如何產生的?張玉瓊不善言談,但聽她哽咽著緩緩道來,筆者何嘗不是經歷了一次靈魂的洗滌。
張玉瓊家共有兄妹四個,她是家里最小的,父母親對她的教育從小就是與人為善,與人為親。那還是她在播樂偏山煙葉點擔任點長的事,一家四口男的是殘疾,在煙點擔任過磅員,女的是啞巴,兩個孩子讀書很用功,但是隨著孩子上學的花費壓力,這個家庭沒有能力繼續他們的學業,她知道困難后,上門看望一家人,一開門那真的是叫一窮二白,堂屋全部是不平整的泥土地板,主人提起一個布滿鐵銹的暖水壺,端著一個茶釉浸泡已經看不出底色的杯子請張點長喝水,盛情難卻,她輕輕地接過了燙手的茶杯,眼睛卻濕潤了,想不到有那么家徒四壁的農戶,中午,張點長被主人留下吃了午飯,那頓午飯對她來說終生難忘,又是一個黑漆漆大鐵鍋架在火塘的鐵三角上,里面煮著茄子、洋芋,一團黑色根本分不清是鐵鍋還是茄子,一家人狼吞虎咽的大口吃菜、大口下飯,最后嘴也變黑了。鐵鍋旁邊就是一大碗自己下的醬,她看到這樣的情形,那碗辣椒醬變得忽遠忽近、時隱時現。
從那頓午飯,那天開始,張玉瓊開始了她長達十年的愛心行動:幫扶貧困,資助孤殘,捐資助學,維修水管,資助鋪路,只要力所能及,只要哪里有困難,在干好煙葉生產工作之余,她的身影就出現在哪里。
而她,一直日復一日地在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播樂這個小山村播下愛心、熱心、細心、真心,收獲著自己的快樂與他人的幸福。生命沒有重復,生命也不需要重復,她靈魂散發的香氣已鑄就了生命的厚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