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轉自《中國煙草》
又是一年春來到,談到今年貴州省的煙葉生產“雙控”工作,他們早在去年冬天就已經開始著手了。
全國煙葉工作會后,貴州省及時召開全省煙葉工作會,落實全國煙葉工作會議精神,全面部署今年煙葉工作,省政府下達了抓好今年煙葉工作的意見,明確了目標任務,出臺了政策措施。其實,早在去年11月9日就在畢節市召開了全省煙葉備耕現場推進會,對今年煙葉生產計劃進行預安排,全面推動煙葉生產備耕工作開展。
認清形勢 想好“招式”
認清形勢,才能在對策中想好“招式”。關于貴州省煙葉工作形勢,貴州省副省長劉遠坤指出,全國煙葉市場的嚴峻形勢在近幾年內不會有根本性改變,而貴州煙葉銷售的對外依存度高,將給貴州煙葉生產帶來更大的壓力,這將成為貴州煙葉工作的“新常態”。
在這種“新常態”到來之際,貴州省局(公司)加大政策宣傳,各產區采取多種方式,把煙葉形勢和政策積極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向黨政干部、基層職工和廣大煙農進行廣泛宣傳,基本做到了家喻戶曉。各級黨政干部以及廣大煙農對今年煙葉面臨的形勢充分了解,對煙葉政策也充分理解與支持。各產區嚴控規模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大大增強,對“三年壓庫”目標以及“嚴控規模、堅守紅線”的總體要求從被動應對向主動調整轉變、從追求數量結構向追求質量特色轉變。
在全省煙葉工作會議上,貴州省局(公司)局長(總經理)陳衛東談道,在認清新常態帶來新挑戰的同時,我們也要把握自身優勢,切實避免“捧著金飯碗到處討飯吃”。只要我們積極應對、主動作為,堅持市場化改革導向,始終依靠和服務煙農,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走質量特色發展之路,進一步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走集約化發展之路,貴州省煙葉產業一定能夠平穩發展、行穩致遠。
“始終依靠和服務煙農”,他們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今年我種煙的面積確實比去年少了,其中的原因煙草公司也給我們宣傳了,大環境如此,誰也沒有辦法,余下的地就種一些其他作物。”在遵義市余慶縣敖溪鎮官倉村,煙農陳德厚種植烤煙的合同面積由去年的43畝調整為今年的32畝,在貴州省基本上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煙農如同他一樣。當問到為什么沒有選擇打工時,他說,因為種煙時間長,也沒有辦法去干別的,今年種得少肯定達不到去年接近17萬元的收入,但種植烤煙的收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這讓他一家人心里面踏實。
像陳德厚這樣的職業煙農,正是貴州省局(公司)培育發展的對象。據省局煙葉處副處長李家俊介紹,今年他們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抓好布局調整和煙田規劃,推動集中規模化種植。按照“重點穩定30-50畝的大戶,發展15-30畝的中戶,扶持5-15畝的小戶,控制100畝以上的超大戶,壓縮5畝以下的零星戶”的要求,優化煙農隊伍,加快職業煙農培育。“穩定煙農隊伍,種有特色、有競爭力的煙葉,我們的想法得到了各級政府的支持。”
經過統計,優化結構后全省10-30畝種植農戶比重較去年提高2.88個百分點,50畝以上煙農種植戶數比重較去年降低1.84個百分點。而且在優化后,連片種植也得到加強,全省100畝以上連片種植面積204.8萬畝,占86%;其中100-500畝連片種植比例占69%。
轉變思路 尋找出路
今年貴州省煙葉生產的原則是堅持主動調整、以退為進。今年下達種植收購計劃594.4萬擔,同比減少43.6萬擔;指導種植面積237.7萬畝,同比減少43.3萬畝。值得一提的是,貴州煙葉去年受災減產,今年國家局給貴州煙區增補了計劃,考慮到煙葉總量“軟著陸”的需要和工業企業調撥需要,貴州煙區卻沒有把“糧票”用完,主動“擱置”23萬擔的計劃。此舉獲得了國家局領導的充分肯定。
同時,貴州省局堅持市場導向,按照“計劃服從市場、結構服從質量”的要求,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煙區布局,將計劃向遵義、黔西南、六盤水等煙葉特色明顯、質量水平高、工業需求大的產區傾斜,畢節等煙區連續幾年遭受災害,也是1997年煙葉大戰的重災區,今年也要將生產“著眼市場”,嚴控面積,避免反彈。
同時,過程控制也進一步加強,各市、州嚴格按照下達的目標任務分解計劃、落實煙田面積,嚴格按指導面積供應種子、準備物資、實施補貼,全面實行集中專業化育苗,嚴控育苗數量,確保計劃不層層加碼,物資供應、扶持補貼精準到位。
說到精準到位,每年貴州都在煙葉生產上進行新的嘗試,去年的新型計數打孔器還讓人記憶猶新,今年又有新的東西讓人眼前一亮。遵義市局煙葉科副科長田維強介紹說:“去年年底省公司進行了煙葉基礎信息采集終端的試點項目研發,只要客戶經理用手機下載一個app,就可以將煙田進行定位,一些相關的有效信息就會得到采集,對移栽的株數等進行精確統計,便于我們把工作開展得更細。”這個項目已經在畢節、安順、貴陽等煙區試驗,今年結合具體工作還將進一步完善,相信這將又是一個煙葉生產的“好幫手”。
貴州省局(公司)還根據工業企業需求,加大品種調整力度,加大特色品種種植比例,“K326”安排種植63萬畝,占27%,同比提高9個百分點;自育品種大幅調減,安排種植33萬畝,占13%,同比減少37個百分點;云煙系列品種增加,共計安排種植145萬畝,占60%,同比提高28個百分點。截至3月9號,全省播種育苗已全面結束。
銅仁市石阡縣是一片才開發幾年的新煙區,很多工業企業喜歡這里種出的烤煙的香氣風格,但是站在工業需要和煙農增收的角度,他們也把之前種植的自育品種改成了“K326”。有6年種煙經驗的胡超是石阡縣石固鄉桂花村的煙農,他說,原來的品種產量是很高,但是價格總是上不去,“K326”雖然產量略低,但是收購價格和補貼等等一算下來,還是比較合算的,煙農都算得清這筆賬,接受起來沒有什么難度,“反正不會的地方就有煙草公司講解,我們也不怕。”
“烤煙種植計劃要有連續性,生產過多就會供大于求,就要返回到1997年超產的狀態去,所以要認識到位。”石阡縣政府烤煙辦主任謝安軍談到今年的“雙控”工作時談到,“今年我們施行精細化管理,既要保證控得住,又要保證完得成,烤煙的種植計劃在地方發展來看是一種資源,要利用好,不浪費,但也不能透支。煙草部門‘雙控’工作我們還是很支持的,這就是轉變發展方式。”
強化服務 加減兼顧
“控”的同時,“穩”同樣重要。貴州省局(公司)選擇做實服務,將工作落實在一點一滴中。他們實行定點聯系責任制,對產區嚴控規模、堅守紅線的各項工作進行幫扶、檢查和監督。特別是對重點產區,加強人員調配,實行重點幫扶,加大督導力度。今年1月,省局(公司)組織了4個檢查組,對嚴控規模和煙葉生產備耕工作進行督促檢查,目前正在開展第二次督查,確保嚴控規模落實到位。
“老鄉,你好,這幾位是省煙草公司來的,跟您這里調查幾個種煙的問題。”不一會兒,在田里勞作的幾戶煙農就圍攏過來,一一述說著今年種煙的打算和問題。這就是記者跟隨省公司調研組在遵義、銅仁調研時的場景,他們對全省的煙蚜繭蜂越冬保種、有機肥積制、土地翻耕、起壟、今年簽訂面積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了解。
據省局煙葉處焦健介紹,去年在他印象里大大小小的調研就有27次,像這次這種全員出動的近10次,“烤煙種植、管理、收購各個階段的情況每年都在發生變化,只有大量調研,才能了解事態變化,想煙農之所想,急發展之所急。像今年第一年改種‘K326’的煙區,我們就建議煙農過了5月1號再移栽,以適應這個品種自身的特性。”
“控”的是總量,“提”的是質量。在總量減少的情況下,貴州煙區義不容辭地將提升質量、穩定種煙收入的擔子擔在肩上,以優質的服務、扎實的作風做好煙葉生產的“加減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