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轉自東方煙草報
三月,安徽南陵,青弋江畔。
淅淅瀝瀝的小雨隨風飄過,碧藍的江水逶迤遠去。放眼望去,江水旁,盛開的油菜花點綴著成方連片的煙田。幾個穿著雨衣的人正在整齊筆直的煙壟旁勞作。
剎那,一幅人與自然相映成趣的水墨畫躍然眼前。
走近煙田,路邊停著一輛黑色的越野車。車前,一位打著傘、拿著本子記錄的人引起了記者注意。
此人名叫梅既平,蕪湖市南陵縣弋江鎮奚灘村人,今年31歲,是當地一位職業煙農。
煙農勞作不下田,這是新鮮事。
隨行的安徽皖南煙葉有限責任公司南陵煙葉工作站站長李隼翔的介紹,職業煙農田邊站,得益于南陵縣“徽映”弋江煙農專業合作社開展的自營專業化服務。
今年,按照全國煙草工作會議有關部署,皖南煙葉公司積極謀劃新常態下煙葉生產發展之路,以提升合作社服務水平和發展能力為重點,大力推進“徽映”煙農服務品牌建設,按照市場需求,將合作社服務覆蓋煙葉生產全過程,把技術和勞務轉化成服務產品打包出售給煙農,推進服務市場化、管理規范化、隊伍正規化,幫助煙農減工降本、提質增效,確保煙葉生產各環節技術標準精準落實。
一場模式之變為皖南煙區帶來了新活力、新機遇。
發現“硌腳沙”
在皖南煙葉公司總經理王道支的辦公桌上,一本《2015年工作報告學習材料匯編》擺在顯眼位置,里面編印著國家局、安徽省局(公司)關于今年煙葉生產工作的具體要求,因反復翻看,黃色的封皮已經起了褶皺。
“提質增效,是今年煙葉工作的重中之重。”王道支開門見山,道出重點,“當前,大農業轉型升級的腳步不斷加快,煙草農業轉型升級也是大勢所趨。對煙區而言,計劃減量與結構調整機遇并存。新常態下,煙葉人要抓好提質增效這個新課題,向內挖潛。”
向內挖潛,先知不足。
“煙葉質量穩步提升,為工業企業提供好用的原料,種植過程中各項標準的嚴格落實是一項重點。”王道支話鋒一轉,“但這種標準可能在執行中走了樣。”
執行走樣,原因何在?
近年來,行業加大煙農專業合作社扶持力度,采取“扶上馬,送一程”的思路,幫助煙農建設好用、管用的專業化合作社。在這一點上,皖南煙葉公司也不例外。他們積極推進土地長期集中流轉,提升規模種植化水平;落實資產入社,提升合作社裝備水平……一系列“輸血+造血”的扶持幫助,給煙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方便。
然而,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是,煙農作為生產主體,在學歷、技術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對煙葉種植的認識大相徑庭。為保證煙農專業合作社的良好運轉,皖南煙葉公司將煙站的煙技員分配到合作社,擔任管理人員,指導煙農生產。待時機成熟,這部分煙技員便讓出合作社的管理位置,讓煙農獨挑大梁。
在這種模式運作下,煙農在每個生產環節雇傭小工,雙方商議勞務價格。而后,受雇小工被組織到煙農專業合作社,由煙技員按照公司下達的該階段生產要求,認真講解技術要領。
就在這個環節,問題出現了。
首先,煙技員的技術指導難以完全落實。小工只與煙農存在雇傭關系,煙技員對其毫無約束,煙技員的信息傳達無誤,接收方能否完全接收并認真執行?
其次,用工問題帶來價格虛高。在當地,每戶煙農的種煙面積大都在100畝左右,用工量較大。要搶抓時令,就有用工先后的問題。往往小工會根據實際情況和時間節點加價,同時小工會加快工作節奏,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工作,質量難以保證。但是為了長期合作,對于工作質量一般的小工,煙農也只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草草結算工資,追趕進度。
這猶如鞋里硌腳的沙子,影響皖南煙葉公司走好發展之路。
改變當下,才能把握未來,皖南煙葉公司決心邁好今年起壟移栽第一步。
找到“新模式”
采訪期間,記者在煙田里遇到了南陵煙葉工作站奚灘服務部的煙技員張豹。他手拿卷尺,腳穿膠鞋,站在已覆膜煙壟旁,指導煙農打穴。
今年,張豹的身份又多了一重,南陵縣“徽映”弋江煙農專業合作社奚灘服務部專業服務隊長。
這不僅是稱呼的改變,更是皖南煙葉公司解決問題的關鍵。
今年年初,他們開展合作社自營專業化服務,將皖南煙葉公司248名煙技員輸入到轄區8個合作社的43個服務部內,按照“1名經理-1名副經理-若干服務隊長”的層級,由隊長負責組織各自的專業化服務隊。
張豹負責南陵縣弋江鎮兩個村的8戶煙農,共710畝煙田。他手下有6個組、85名服務隊員。起壟移栽期間,張豹每天穿梭在煙田里,指導服務隊員作業。
只一個名號,問題就解決了嗎?張豹給記者算起了賬:
——解決了一個歸屬問題。
過去,小工屬于游擊式作業,與煙農是雇傭關系。現在,他們勞作不再單獨與煙農商議價格,而是服務隊長出面,按照公司設定的收費標準,將服務、技術打包出售給煙農。服務隊員的工資由服務隊長發放。
這樣一來,服務隊長與服務隊員的關系更為緊密,整個隊伍工作起來的目標性更強。
——方便煙農生產。
過去,每個生產環節,煙農都要提前考慮聯系小工,往往是東家跑了西家跑,電話一個接一個,效果卻不好。如今,煙農可以直接聯系所在片區的服務隊長,一個電話,約定好時間,輕松搞定。
同時,因不同地區的用工量存在差異,會出現需要用工的地方人手不夠,提前完成任務賦閑在家的工人無事可做的情況。現在,需要人手的服務隊長可以及時搬來救兵,一個電話,另一區域完成任務的服務隊員就會第一時間趕到煙田,幫助開展工作。
在這一點上,張豹片區的梅既平最有發言權。
“雖說今年是我第二年種煙,但我很了解情況。”梅既平笑著說,“第一年,我按老辦法雇工,雇工難,價格不低。今年的起壟移栽,我按合作社自營專業化服務要求操作,直接找到片區的張豹隊長,從起壟移栽環節看,用工價格比去年略低,效率大大提升。”
在梅既平看來,合作社自營專業化服務很適合他。原來,梅既平經營裝潢生意。去年,岳父將90多畝地交給他打理,并要求種煙。剛剛入門,兩頭生意,就在這種情況下,梅既平去年煙葉種植有10萬元的純收入。
說到這兒,梅既平笑著說:“也正是因為我剛剛入門,沒有經驗,在用工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要不然,按照平均水平,我應該純收入在16萬元左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