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說:我知道什么叫勞動:它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美好事情的源泉。”在陜西中煙澄城卷煙廠,有一群默默奉獻、肯吃苦、不怕難的煙草員工,他們的人生因勞動而精彩、因勞動而美麗……
王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王路,陜西中煙澄城卷煙廠動力車間安全管理員兼能源管理員。他是一個臉上總是帶著微笑,對人態度十分謙遜的小伙子,經常拿著各種票據、資料步履匆匆的來來回回往返于生產樓和辦公樓之間。“他工作非常認真、盡職盡責、任勞任怨。”這不是一個同事對他的評價,這三個詞也絲毫沒有一點夸張的成分,這是他在同事中形成的口碑。
如果說每一個職場人都有與自己崗位密切相關的職業病的話,那王路得的就是安全“病”,定期的車間安全檢查從工作方式轉變成了他的生活習慣,即使是在下班的時間,與同事走在工廠里,他也會不自覺的關注到四周的安全隱患,發現隱患后,他會立刻拿起手機拍下來,并隨手進行整改,現場整改不了的隨后聯系相關的班組進行整改。同時,除了自身的本職工作之外,他還干了許多“分外”的事情,不管是新來的同事還是老同事,工作中遇到困難,只要時間允許,王路都一定會幫上一把,并且是認真、耐心、沒有怨言的幫助。
這一切都是因為王路一直堅持,安全工作靠的就是認真、細心,一定要眼到、嘴到、腿到。首先是要保質保量的完成分內的工作職責,其次,職責之外的工作也要盡力去完成。
侯鵬剛:昔日的合格兵 今日的好能手
侯鵬剛,他是制絲車間SQ36A型切梗機組機長。
“我不會寫又說不了。”直爽坦率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加上棱爭分明的臉和一頭蓬勃的板寸,立刻讓你聯想到軍人。“我就是當兵出身,所以多年來一直還是那種簡單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習慣;也養成了無條件積極完成上級任務的習慣,還想努力干到最好。”
他是年前從葉絲工段的切絲機轉到切梗機上來的。“也有一個適應過程。雖然原理一樣,但梗絲和葉絲的材料硬度不同,所以切刀的形狀、刀輥和安裝布排與切絲機不同,最重要的是刀輥的轉速、切梗壓力和梗絲寬度等技術參數完全不同,這就需要從設備內在原理和日常維護保養中留意學習和仔細體會。特別是班后和停產檢修時配合修理技術人員同步跟進維修保養,增加自己對設備性能和故障隱患的熟悉了解程度,也能在解決故障時掌握和發現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
廠內技術比武得了個第二名,全省比武得了個第四名。“呵呵,還要繼續努力。每次比賽都能進步和提高,通過比賽讓自己看到了差距和不足,感覺這種重要機型的操作比賽不光要求技術水平高,更要細心穩定,給我啟示非常深刻,這就教會我平時工作就要培養成既快又細還要穩的好習慣。”
上個大修周期時,切梗機曾經是雙機雙人并行。“制絲線技術改造后,增加了關鍵技術指標現場信息化控制手段,這大大增加了切梗的過程監控能力,減少了操作壓力,設備也改成了單機切梗。但同時因為是單機運行,對機長的要求就更高了。一旦工作粗心,技術粗糙,就會導致切梗質量達不到工藝要求,重則全線停機,影響整個生產進度,還要讓車間遭受考核罰款。”
現在的侯鵬剛,已經由徒弟升級為師傅,并帶著了一位優秀的大學生徒弟。“哈哈,有成就感。小李本身就是學的機械專業,又想學切梗機技術。”
張俊艷:“我就是這樣的人!”
張俊艷,卷包車間甲班1號機組ZJ17卷接機副機長。
見到機組旁來人表示訪談,趕緊先把主機長往你面前一推,笑嘻嘻地說:“要是你想了解我們機組的情況,就采訪這人!”這就是張俊艷。
既要做主機長的助手,熟悉并能夠獨立完成機組操作運行,又要完成機組日常生產中的各項雜碎工作,包括原輔料的領取退還、輔料整理、殘煙清理、產量質量統計等,個頭不高但臉上始終煥發著紅撲撲的光彩、不停地跑前跑后、看上去永遠都不會疲倦,這就是張俊艷。
卷接設備機組各環節是怎么連接的、每個環節設備都具有什么功能,甚至整個機組內在的機械原理都非常清楚;卷煙盤紙每10分鐘更換一盤,咀棒每五分鐘加一盤;水松紙每26分鐘換一盤等等,如數家珍介紹個沒完,甚至在正常生產允許的情況下,力求都給你演示一遍,這就是張俊艷。
作為師范學院的老牌大學生,從94年進廠以來,不管是在哪個部門工作,不管從事什么工種,從不抱怨,也不叫苦;不管是文字知識,還是理科技術,總是認真踏實地汲取、鉆研,不怯懦,也不泄氣。這就是張俊艷。
面對丈夫因職業原因常年在外工作、無法照顧家庭的現狀,獨立承擔起培養管理孩子和兼顧贍養接濟老人的重任。為了應對夜班常常在晚上11點半出行在路途的倒班制工作,特意在近郊租了一間民房,過著簡單儉樸的生活。這就是張俊艷。
“那咱就是這現狀,不管再難都要面對,有一份工作不容易。”這就是張俊艷。
編者語:五一”勞動節即將來臨,在此,為每一位奮斗在工作崗位上的人致以最親切的問候,道一聲:勞動者最光榮!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