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看到這幅刊登在1951年第83期《東北畫報》上的“沈陽市首屆女勞模表彰大會”照片很詫異,文字說明中赫然記載著當年僅有24歲的沈陽卷煙廠女工汪桂春的先進事跡,而且在勞模代表會議食品工會類別勞模代表名單中,汪桂春的名字排在前面。
這是一幅黑白圖片,照于沈陽市政府大樓前,“功臣臺”正中“培養新中國第一代”錦旗后面第二排,扭臉女勞模右側的圓臉姑娘就是汪桂春。而文字記載中這樣寫道:24歲的汪桂春是沈陽卷煙廠女工,在“抗美援朝愛國主義競賽”中,她積極想辦法,改進生產方式和機器操作法,連創兩次新紀錄,使從前每天每臺機器切煙絲1400公斤,提高到每天每臺機器切煙絲2100公斤。在汪桂春帶領下,切煙組每臺機器每天都達到切煙絲2000多公斤。由此,于1951年2月25日,中共沈陽市委、市政府、市總工會授予汪桂春勞動模范稱號。
在撰寫《遼寧煙草志》期間,曾先后跑遍了遼寧省內及部分省外的大大小小檔案館、圖書館,翻遍了檔案館和沈陽卷煙廠的各類卷宗,卻在個人榮譽一欄中還是把汪桂春這個在沈陽市首屆女勞模表彰大會上受到表彰的“功臣”漏掉了,實在有些慚愧。
我曾有過疑問,為什么榮獲這樣的榮譽,在檔案中卻沒有查到呢?在看到汪桂春的簡介后才了然:1950年汪桂春結婚后,住在和平區民主街。汪桂春在沈陽卷煙廠切煙車間工作期間,兢兢業業、吃苦耐勞,每天都要提前半個小時上班,晚上天黑才下班。1951年3月8日,汪桂春以“省級勞動模范”身份參加了沈陽市首屆女勞模表彰大會。不久,汪桂春與田桂英、馬恒昌等勞模一道,由省總工會保送到當時的“東北工學院附中”上學。學習3年后,汪桂春回到沈陽卷煙廠工作。1973年9月,汪桂春被分配到沈陽搪瓷廠工作。1977年汪桂春退休。
這就難怪了,一定是汪桂春在被分配到沈陽搪瓷廠工作后,檔案也隨之被調走。再加上沈陽卷煙廠長期檔案在到年限后被處理掉,所以未能查到汪桂春曾經榮獲過的榮譽。在編撰《遼寧煙草志》期間,曾到與沈陽卷煙廠有關系的輕工局食品釀造公司、棉麻煙公司、糖酒公司等單位去查找檔案,但都因這些單位或改制、或解體,檔案已所剩無幾。即便部分歸檔在省、市檔案館,也是寥寥幾本,大多已遺失在歲月中。
曾經采訪過在沈陽卷煙廠退休的袁香山老人,據他介紹說,他在1958年作為沈陽卷煙廠先進生產者代表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輕工業代表大會,但輕工局檔案中卻已找不到記載,原因大概在此。不過我想,這又有什么關系呢?一個先進的星輝歲月是抹不去的,曾經的足跡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光影中,哪怕檔案遺失,哪怕記憶老去,但那些撐起共和國發展的基石卻沒有人能夠忘記。今天的輝煌永遠是在昨天的脊梁上站起,而像汪桂春、袁香山這樣的先進,就是昨天的脊梁,只要將他們的精神傳承下去,他們的星輝就將永遠閃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