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轉自網易
國家統計局日前曬出的2014年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顯示,金融業依然“最土豪”,而采礦業收入增幅最慢。在城鎮非私營單位分地區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中,以能源化工為主的東北地區“墊底”。
行業鴻溝
數據顯示,2014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金融業108273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92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00797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79倍;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82220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46倍。
金融依然“最土豪”,并不出乎外界意料。
廣東一家保險企業負責人李明(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10.8萬元只是全國的平均數,像銀行業從業人員,若是在上海、深圳、廣州這些大城市,則遠超過這個水平。“相比發到手的錢,其他福利可能更高,尤其是公積金,往往是其他行業的好幾倍。”
不過,在廣州一家股份制銀行上班的孫先生與在江蘇某地級市一家大行上班的周小姐對此并不認同。“現在銀行經營壓力也很大,給員工的季度獎都卡得很緊,往往這個季度的績效獎要拖兩三個季度才發。”孫先生說。
在金融行業之后,另一個平均收入過十萬的行業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這其中就包括了目前如火如荼的互聯網行業。
“我們這個行業,大部分人收入遠超過統計數據。”在廣州一家網游擔任主程序員的陳先生碩士畢業十年,目前其每個月光繳納的個稅都已過萬。他告訴記者,游戲行業內部差別比較大,有能力、有做過成功產品的、有成熟團隊的人可以拿到很高的待遇。“如果做不起來,待遇就跟招聘網站給的職位待遇差不多。”
除了競爭性行業外,信息傳輸、信息技術行業包括了移動、聯通、電信這些國有大企業。暨南大學統計學教授韓兆洲告訴本報,這些企業與金融業一樣,都帶有很強的壟斷色彩,進入門檻非常高,收入自然也高,而像農林牧漁、餐飲服務業等進入門檻低,收入也就低。
數據顯示,年平均工資最低的三個行業分別是農、林、牧、漁業28356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0%;住宿和餐飲業37264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6%;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39198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70%。
在行業內部,不同崗位收入差距也很大。
廈門一家房地產企業做項目經理的林先生稱,現在很多建筑工地的工人月收入都可以過萬,但勞動強度那么大,年輕的“85后”、“90后”沒幾個愿意做。“因此,未來蓋房子肯定要朝著減少人工、朝著智能化的方向去做。”
東北為何墊底?
與能源產業下行相對應的是區域收入增速。分四大區域看,2014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排列是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分別為64239元、51204元、46828元和46512元;同比名義增長率從高到低依次為東部9.7%、中部9.4%、西部9.0%和東北7.1%。
其中,以能源化工為主的東北地區在經濟下行的同時,收入上也被中部超過,在四大板塊中墊底。
東北當地某發改系統一位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東北經濟發展相對南方滯后很多。在產業結構上,東北的產業結構不太合理,重工業多、輕工業少,導致東北就業不足,人口流向南方。就業不足導致社會民生對財政的依賴度加大,經濟發展難度加大。
在收入墊底的同時,東北的隱性失業問題也比較嚴重。此前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東北“三省一區”就業、社保和收入分配形勢調研報告》指出,東北部分企業近來一直處于虧損或開工不足狀態,為解決人員過剩問題,大多采取了內部轉崗、降薪等措施,隱性失業問題在部分行業和領域頗為嚴重,而在現行失業統計中難以體現。
在調研中,遼寧省反映,部分鋼材品種價格已跌回20年前,很多企業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雖未裁員、減員,但企業人力資源過剩情況凸顯。如經濟發展進一步下行超出企業承受能力,可能會出現大幅度裁員或破產倒閉現象,造成失業率較大幅度提高。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