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紛纏市,何年火利開。神農經不載,呂宋國移來。葉槁干時切,花紅露下栽。曲生風味似,為爾減深杯。”
清代文人萬光泰這首《煙》詩,既道明了煙草的來歷,也記錄了當時人們栽植利用煙草的情況。
不覺間,煙草傳入中國已有400余年。歷經時光洗禮,這株“小草”從農耕時代的鼻煙、旱煙、水煙、手工卷煙等,變身為機械化時代的機制卷煙,成為映照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面鏡子。
新中國成立以來,機制卷煙從內在風格到外在形態,從生產技術到品牌規格,都隨時代之變而變,展現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
從“跟人學”到“自己走”
“中式卷煙”開辟發展新紀元
盤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卷煙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中式卷煙”發展方向的確立,可謂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是一個從“跟人學”到“自己走”的過程,是一場從追隨跟跑到并跑領跑的轉變。
1903年,官商合辦的北洋煙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推出了中國第一個卷煙品牌——“龍珠”。但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民族卷煙工業發展艱難,我國煙草行業及卷煙市場基本上被外國資本壟斷。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開始建立和發展自己的卷煙生產體系,“中華”“黃金葉”“熊貓”等一批新品牌應運而生。
由于歷史上我國卷煙和烤煙生產都由英國人開發,卷煙類型基本上是英式烤煙型。新中國成立后,英美煙公司撤出,原料已有所改變,我國卷煙已不同于原來的英式烤煙型卷煙。
20世紀中期,國際市場上已逐漸形成四種比重較大的卷煙類型:英式烤煙型、美式混合型、法式深色晾煙型和中東香料煙型。
20世紀50年代以后,降焦減害成為世界煙草行業的共同目標。混合型卷煙因在降焦方面的優勢而得到快速發展,法式深色晾煙型和中東香料煙型卷煙急劇萎縮并逐步被取代。
這股風潮也在改革開放后刮到了國內,對我國卷煙風格帶來了一定影響。
一方面,受國際潮流影響,我國煙草行業提出了卷煙降焦減害的目標,改進了加香加料措施,其香味風格與英式烤煙型已有較大差別;另一方面,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我國提出并大力發展低焦油混合型卷煙,“都寶”“金橋”等混合型卷煙產品紛紛面世。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煙草面臨新的形勢與挑戰。如何整合資源,突出自身優勢和特色,成為中國煙草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2003年4月,國家煙草專賣局在云南召開全國煙草行業降焦減害工作會議,第一次明確提出“發展‘中式卷煙’為主攻方向的科技戰略”。
什么是“中式卷煙”?
2003年11月,國家局在發布的《中國卷煙科技發展綱要》中如此闡釋:能夠滿足中國卷煙消費者當前和潛在消費需求、具有獨特香氣風格和口味特征、擁有核心技術的卷煙,主要包括中式烤煙型卷煙和中式混合型卷煙。其中,中式烤煙型卷煙占主體地位。
如燈塔照亮前途,發展“中式卷煙”這一戰略性決策賦予了國產卷煙一個清晰的定位,使其區別于美式混合型和英式烤煙型兩種國際主流卷煙類型,為中國煙草開辟了一條新通道。
隨后,圍繞“中式卷煙”這一核心,煙草行業高舉降焦減害旗幟,各項工作不斷打開新局面。
煙草科技工作把握“一高兩低”(高香氣、低焦油、低危害)導向持續創新,在中式卷煙品牌發展、降低原料消耗、卷煙科技減害、現代煙草農業、卷煙自主調香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為品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工業企業圍繞“一高兩低”導向設計中式卷煙,一系列低焦油產品紛紛面世。
“十一五”“十二五”期間,隨著中式卷煙制絲生產線等一大批重大專項陸續啟動實施,煙草行業技術創新步伐進一步加快:
煙草農業發展由傳統煙草農業轉向現代煙草農業,特色優質煙葉開發取得巨大成效,全面開啟煙草研究基因時代;
卷煙制造工藝技術不斷進步,自主調香技術上升到行業戰略高度;
降焦減害成效更加顯著,2009年啟動卷煙減害技術重大專項,到2015年國產卷煙平均焦油量從12.2mg/支降至10.3mg/支;
……
從煙葉生產到卷煙加工,從產品設計到降焦減害,全面加速推進科技創新使中式卷煙核心技術跨越式發展,中國煙草科技成果豐碩,形成與歐美企業并行、局部領跑的新局面。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卷煙市場70%左右的份額被外國資本控制。如今,“中式卷煙”成為國內卷煙市場上的“主角”,產品廣為消費者接受。對比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局面,對比改革開放之初的情景,確定“中式卷煙”發展戰略的意義不言自明。
從多到大 從大到強
卷煙品牌在時代大潮中蛻變
對于國產卷煙品牌來說,2000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向前看,國產卷煙品牌經歷了孕育期、萌芽期和成長期,品牌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隨后漸趨集中;
向后看,煙草行業醞釀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產業經濟隨之迎來了十幾年的高速發展期,品牌由多到大、由大到強,在“新常態”到來后進入維護創新期,繼而開啟高質量發展之路。
站在2000年這個時間節點上看,沒有大品牌,這是起步晚、底子薄,處于成長中的國產卷煙品牌最大的“痛點”,也是未來十幾年其砥礪奮進、實現華麗蛻變的“起點”。
從1902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國產卷煙品牌處于孕育期。這一時期誕生了諸多卷煙品牌,但因為沒有統一組織和管理,全國手工卷煙廠近萬家,品牌雜亂繁多,卻無一包自己生產的甲級煙。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煙草行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精簡卷煙牌號,有限的原料、人才、技術等資源得以向最具戰略價值的方向集中。由此,肩負“做中國人自己最好的卷煙”使命的“中華”橫空出世,“黃金葉”“哈爾濱”“熊貓”等一批新品陸續創牌。1963年,輕工業部試辦中國煙草工業公司(煙草托拉斯),將卷煙牌號由900多種減為270多種。煙草專賣制度確立之后,煙草行業開始步入統一規劃管理時代。
中國煙草總公司組建后開始了一輪品牌整合,到上世紀90年代末,300多家小煙廠和上千個卷煙牌號退出了市場。與此同時,優質原料供應日趨穩定,大規模的技術改造陸續展開,卷煙價格放開及名優卷煙品牌評選推動了行業整體品牌意識覺醒,中國卷煙品牌迎來了新的發展時代。
大品牌的誕生,除了要具備原料、技術、裝備等基礎要素外,還不可缺少體制機制的支持和統一開放市場環境的推動。如果說2000年之前中國煙草更側重于對基礎要素的“穩扎穩打”,那么2000年后對體制機制的“建構和重塑”則為品牌發展打開了新局面。
21世紀初,世界煙草產業風云變幻。中國煙草審時度勢,確立并實施“中式卷煙”發展戰略,著力提高卷煙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全行業總體競爭實力。
一方面,從工商分開、品牌整合到跨省聯合重組,從卷煙銷售網絡建設到取消縣級公司法人資格,體制機制層面的一系列變革不斷打破“封鎖”、整合資源,為培育“大市場、大企業、大品牌”打下了基礎;另一方面,從“36個名優品牌”到“百牌號”,從“兩個十多個”到“532”“461”,中國卷煙品牌一步一個腳印地奔向發展目標。
從2004年到2011年,“紅塔山”“白沙”等國產卷煙品牌邁上了更高臺階,“中華”“云煙”“芙蓉王”“雙喜”等站上了新的發展高地,中國煙草涌現出一批知名大品牌。
伴隨宏觀經濟經歷了高速發展后,中國卷煙品牌迎來新的壓力與挑戰,在不斷推進的卷煙營銷市場化取向改革中接受洗禮。
隨著“總量控制、稍緊平衡,增速合理、貴在持續”方針的確定,“大品牌、大市場、大企業”發展戰略的堅定實施,煙草企業內部的成長動力不斷被激發,中國卷煙品牌以令人矚目的成績邁進了高質量發展元年。
回首過去,70年來,中國卷煙品牌一路攻堅克難,走過了一段從多到大、從大到強的發展歷程。計劃和市場這“兩只手”從“各行其是”到“形成合力”,推動了中國煙草的大品牌崛起。
從限量供應到個性化多元化
品質提升與品類建設緊跟消費“鼓點”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70年來,商品種類不斷豐富、消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從“吃飽”到“吃好”,從滿足基本需求到追求品質、彰顯個性,卷煙產品的迭代也成為這一發展軌跡的見證。
卷煙產品從緊缺到豐富,由“憑票供應”變為大眾消費品,人們的選擇越來越多,消費日趨個性化多元化,其背后是煙草工商企業不斷保障和滿足消費需求、不斷豐富和完善卷煙品類、不斷改善和提升產品品質。
新中國成立之初,卷煙品質與消費等級的一個重要標簽是“等級”。
當時卷煙按質量優劣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國產卷煙主要是丙和丁兩級,直到1951年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