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于歷史長河而言,不過短短一瞬;于國家民族而言,卻足以改寫命運:
從貧窮到富庶,從封閉到開放,從落后到進步——這70年,非比尋常。
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開天辟地的“歷史單元”標注起翻天覆地的“空間坐標”。從上海的“石庫門”到延安的“窯洞門”,再到北京的“天安門”,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兒女穩步走向國家和民族的“復興之門”。
從過去看現在,初衷不改:70年前,新中國的成立讓煙草業獲得新生。從公私合營改造到試辦煙草托拉斯,從組建中國煙草總公司到確立煙草專賣制度,一代代煙草人自覺地置身于國家發展大局,將“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的行業共同價值觀化作銳意進取的鏗鏘足音。
從現在看未來,使命在肩:作為“第一納稅人”,煙草行業的“利”不是一己之“利”,而是國家之“利”。從“種好煙”到“產好煙”再到“賣好煙”,一個“好”字,串起農工商和產供銷,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響聲”和高質量發展的“呼聲”一脈相承。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煙草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訴求,是成為“中國道路”的忠實踐行者,成為“中國精神”的傳承發揚者,成為“中國夢”的“追夢者”和“圓夢人”。
圓規之所以能畫圓,因為“腳”在走,“心”不變
2019年1月17日,北京平谷。隆冬時節的寒氣絲毫沒有阻擋前來參加全國煙草工作會議代表們心頭的“暖意”。這是國家煙草專賣局新一屆黨組成立后召開的首個全國煙草工作會議,也是一場關于高質量發展“轉向”和現代化煙草經濟體系“畫像”的會議。
會上,國家局黨組書記、局長,中國煙草總公司總經理張建民深刻闡述了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要求。“六個轉向”和“六大體系”,既是一張用“腦力”謀劃的藍圖,更是一條用“腳力”走出的通途。
當時,煙草行業連續五年實現稅利“超萬億”,充分體現了國家財政收入“蓄水池”的功能。講究數字,但不單純追求數字,高質量發展體現了煙草行業在更高平臺上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發展大局的追求。
回溯既往,這種追求是煙草行業與生俱來的“基因”,更是煙草行業的一種信仰。
新中國成立之初,逐步完成國營改造的煙草業不再是外商及官僚資本掠奪的工具,而是以國家財政增收為己任的人民企業。“一五”期間,卷煙工業累計實現稅利46億元,為“白手起家”的新中國貢獻了“煙草力量”。
上世紀80年代,面對“吃飯無鍋、辦公無桌、睡覺無窩”的困難條件,老一輩煙草人艱苦創業,短短幾年時間里順利完成了行業組建、上劃任務。緊跟國民經濟調整和經濟改革步伐,他們在東方風來的“春天故事”里抒寫了“煙草篇章”。
國家的出資人地位、煙草產品的特殊性,決定了煙草行業始終把國家利益和消費者利益放在第一位。“除了國家利益和消費者利益,煙草行業沒有自身的特殊利益。”這是煙草人對歷史和國家發出的錚錚誓言。“兩個至上”行業共同價值觀科學地回答了煙草行業為誰發展、怎么發展的根本問題。
初衷不改,平常時候看得出來。煙草行業實現稅利從組建之前1981年的75億元上升到2018年的11556.2億元。從1982年至2018年,煙草行業累計實現稅利逾10萬億元,這筆財政收入足以建成60多座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或300多條青藏鐵路。2018年,在“兩煙”大省云南,煙草工商稅利占地方財政總收入的比重超過四成;在改革前沿上海,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繳稅收在該市稅收排名中位列前三。
不僅如此,通過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煙草行業上繳的稅收在更加廣闊的領域“發光發熱”:對老少邊窮地區以及遭受重大自然災害地區的援助,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參與,對經濟下行壓力問題的應對……
不尋常的挑戰,不尋常的應對。時間撥回到10年前,一場肇始于大洋彼岸的次貸危機洶涌而來,全球經濟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國民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煙草行業顧全大局、冷靜對待,以“卷煙上水平”謀求“稅利保增長”。這一年,國家局安排部署了行之有效的“煙草行動”,帶領行業平穩渡過“大風大浪”。大考之年,煙草行業交出了一份速度與質量兼具的出色答卷。
正如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寒抵擋不住中國經濟的春色,“四大難題”和“四大挑戰”也阻礙不了煙草行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改革發展探索。
驅動改革的“犁鏵”,既有方法也講策略。新世紀以來,從“做精做強主業、保持平穩發展”到“卷煙上水平”,從思考謀劃實踐“三大課題”到構建現代化煙草經濟體系,不尋常的“煙草故事”,熔鑄成不平凡的發展路基。
如今,在這條伸向未來的路基上,煙草行業上下一盤棋,以新發展理念領路,以重大戰略研究探路,將改革舉措融入煙田、車間、煙店,全力推進以“創新動力強、全要素生產率高、環境成本低、綜合效益好”為基本特征的高質量發展。
圓規之所以能畫圓,因為“腳”在走,“心”不變。回望70年,歷史的筆觸無法全景呈現煙草行業的發展,但可以確定的是,“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是貫穿煙草行業發展的不變旋律。
燈塔之所以能領航,因為“船”在開,“光”不變
2019年7月25日,上海楊浦。3個歷史單元,350枚珍貴煙標,新中國卷煙煙標精選展在中國煙草博物館亮相。其中,一枚印有巍峨壯觀的天安門城樓和挺拔秀麗的漢白玉華表的煙標備受矚目,這是1952年“中華”品牌正式注冊的第一批煙標,“中華紅”“天安門”“華表”的經典元素蘊含著“中國人站起來了”的時代寓意。
就在“中華”煙標注冊的同一年,卷煙廠工人們抹去了圍墻上的英文名稱和“米”字符號,在廠房上升起了五星紅旗。上海煙草公司籌備處與頤中煙草公司簽訂了“轉讓”協議,結束了英美煙公司在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煙草經營史。而由中國人自主研制的“中華紅”也撼動了“白錫包”,打破了高級卷煙市場長期被外資卷煙品牌壟斷的局面。
經過近70年的歲月洗禮,“中華”品牌數次打破原料困局、實現技術創新,身上肩負的是“做中國人自己最好的卷煙”使命。正是這樣的使命,促使“中華”品牌在國產卷煙品牌發展歷史上創造了諸多值得銘記的“首個”:首個高端民族卷煙品牌、首個過濾嘴卷煙品牌、首個通過原產地標志認證的品牌、首個推出高端低焦化產品的品牌。“首個”的背后,是難以忘懷的故事,是矢志不渝服從和服務于振興民族品牌大局的意識。
服從和服務于財政增收的大局同樣是“中華”品牌的大局。2008年至2018年,“中華”品牌累計實現稅利逾7500億元,其中最高年份稅利達到990億元,約占行業稅利總額的8.6%。“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是煙草行業的共同價值觀,也是“中華”品牌的價值觀。
與上海遙隔2000多公里的云南玉溪,山至高處,以人為峰。紅色,作為一個時代專屬的“底色”,造就了一個時代的紅塔現象,也彰顯了“民族工業一面旗幟”的赤子之心。
60多年前,山是一座不高的山,塔是一座無名的塔,翻身做主人的共和國建設者們,懷揣產業報國的夢想,建起了卷煙廠,創制了“紅塔山”。60多年間,山和塔因不斷攀登的“人”而聲名遠播。從“煙田是第一車間”到“市場是第一車間”,從“賭上全部身家”換來世界領先卷煙機組設備到“兩統一、兩整合”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屹立在世人面前。
如果將紅塔的歷史置于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坐標系下,就會發現,紅塔的追求,無論是“產業報國”還是“矢志做好煙”,無論是“品質至上”還是“精益求精”,雖在不同時代語境下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但最終都歸結為“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的行業共同價值觀。從1956年到2018年,數代紅塔人累計為國家貢獻稅利超過7000億元。產業報國,是紅塔故事的起始點,也是紅塔精神的落腳點。
“中華紅”和“紅塔山”,兩筆鮮明的紅色,折射出整個中國卷煙品牌的圖強路徑,而民族卷煙工業的圖強畫卷則在本世紀徐徐展開。
2001年12月,中國“入世”,中國煙草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是大勢所趨。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懷有壯志雄心的“大品牌、大市場、大企業”戰略和“中式卷煙”概念應運而生,正式拉開了中國卷煙品牌做大做強的序幕。
短短幾年時間,全國卷煙品牌數量從上千個整合至不足百個。在整合的目錄冊里,不乏伴隨著新中國成長、凝聚著幾代人心血的老品牌,品牌情結正是煙草人產業報國的情結。但是,品牌情結必須放在國家發展的大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