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病毒肆虐以來,已有兩個月余,受疫情沖擊,眾多餐飲企業不得不暫時停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因此很多餐飲企業陸續開啟自救模式。近日,以海底撈、西貝為代表的知名餐飲品牌,將目光瞄準了菜品零售化業務,實現“餐飲+零售”的新商業模式。
海底撈在多個電商平臺推出了方便菜品牌“開飯了”,這個系列產品包括12道菜,4種湯,食材已預先做熟,加熱3-5分鐘即可食用。西貝針對“宅家”的消費者推出快遞到家,加熱即享的店內招牌菜;越來越多餐飲企業認識到零售化是行業開源節流的“神助攻”。那么,這樣的餐飲消費模式有沒有市場?解決了什么問題?將來會怎么發展? 對煙草行業又有什么啟示呢?
一、有沒有市場?
答案是,有!而且餐飲零售化市場潛力巨大!據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3.07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4.24萬元;我國有14億人口,而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數據,我國有約4.3億戶家庭,無論從人均收入還是人口總數及家庭戶數來說,龐大的消費體量都為餐飲零售化提供了巨大市場。
二、解決了什么問題?
食材帶回家,加大了銷售面。為了防疫,需要減少人員聚集,餐飲消費的時間和空間受到大幅限制,餐飲品牌銷售流量減少,而“零售化”恰好在與原業務不沖突的情況下,突破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為人們提供了另一種消費場景選擇,補充了熟食市場品牌的競爭力。另外,餐飲企業做餐飲零售化有人力優勢,如果能讓每一個員工都成為推廣員,全員營銷,減少時間和空間不足,帶回消費,那么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也將不再是難題。但前提是,要在冷鏈物流上做到新鮮、高效,這方面可以與零售生鮮品牌合作,如錢大媽!
三、將來會怎么發展?
餐飲零售化雖是疫情之下出現的,但絕非疫情之下單純的救急產物,不會隨著疫情結束而消散。人群消費習慣的轉變和市場的需求才是餐飲零售化的原生動力。零售化會促進引流到店、回流到店的消費。一方面,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做飯、沒時間做飯,甚至不會做飯,吃飯時間點不規律;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和深入應用,“宅”生活將是許多人的常態,是大勢所趨。而餐飲“新零售”延伸了消費場景,能滿足更多的人群,特別是“宅”生活的人群。雖然零售化的半成品會面臨品質和體驗下降的風險,但從另一角度說,這也能促進到店消費,因為消費者的味蕾在不能自己滿足的情況下,會到店品嘗原汁原味。但前提是,食品安全要做好,特別是規模化以后倉儲和物流更要跟得上。
四、對煙草行業的啟示
疫情之下,餐飲行業一開始是以“去庫存、去產能”的自救情節,開創了餐飲“零售化”,但人們的這種消費習慣必將保留而成為一門新生意。無獨有偶,在煙草消費領域,隨著90后、00后以獵奇和體驗為原動力的消費者,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越來越快、越來越強,煙油式電子煙、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口含煙、鼻煙、嚼煙都將會收獲一波又一波忠實愛好者,煙草企業有必要在中式卷煙體系外,嘗試開創新的“餐飲‘零售化’”,給消費者更多地選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