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煙草局段鐵力副局長接受《中國煙草》記者采訪,在談到推動品牌發展、重點品牌間分化問題時提到“鯰魚效應”,引起了筆者的極大興趣,借此機會再談談“鯰魚效應”在行業中的運用。
看似有趣的“鲇魚效應”,其實包含的道理非常簡單,無非就是人們通過引入外界的競爭者來激活內部的活力,從而更好地發揮個體潛力,達到預期目標。以煙草行業為例,若在行業管理、品牌生產、營銷宣傳和銷售服務等環節中巧妙地利用“鯰魚效應”,形成競爭意識,充分激發內部行業活力,保持行業持久生命力。
一是行業管理中利用“鯰魚效應”
煙草企業作為大型國企,多年來一直非常注重管理,增強效應。近年來著力構建“大企業、大品牌、大市場”格局,不斷順應時代潮流和消費者需求,聚焦高質量發展。但隨著消費者健康時尚生活理念的逐步形成以及控煙履約的要求,煙草業面臨著巨大壓力和挑戰,進一步優化行業管理勢在必行。行業領導要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發展理念。要進一步優化團隊建設,假若鯰魚代表團隊中一員,那么它就意味著新、奇、異,大膽,才會激發智慧,一個團隊需要不同性格、不同技能、不同工作經歷的人加盟,如果都是清一色的員工,那么這個團隊就缺乏奇思妙想,缺少活力。在注重團隊建設、致力團隊溝通的今天,適當地吸引一些鯰魚加入團隊,會給整個團隊帶來活潑的工作氣氛,帶來創新,帶來多贏。為此煙草行業各級單位領導者都要有這種格局,要有包容心,不拘一格使用各類人才,優化營銷專賣隊伍建設,尤其是要著力激發營銷隊伍的潛能和活力,為營銷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品牌生產中利用“鯰魚效應
影響煙草行業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卷煙品牌是影響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國家局提出堅持“三品戰略”,即“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加大品牌競爭,加快淘汰不合時宜的陳舊品牌。大力支持一些重點品牌、新新品牌生產。確保重點品牌持續發力,產銷集中度、銷售額等指標逐年增加,成為帶動行業質量和效益穩定回升的絕對力量。特別是“136、345”潛力品牌發展集群基本形成,品牌之間競爭格局塑造成型。通過供需測結構改革,使重點品牌之間分化明顯,“鯰魚效應”得到充分體現。隨著煙草行業增長動能迅速轉換,由規模擴張驅動轉化為結構效應驅動,一批結構高、效益好、創新能力強的品牌表現出色,高價位卷煙穩步增長,一批富有活力的高結構子品牌異軍突起。加大品牌競爭,貫徹國家局黨組提出“136、345”品牌發展目標,不簡單是引導品牌做強做優做大,更要順應市場取向改革、生產力優化布局、提升全產業鏈整體水平,以努力構建現代化煙草經濟新格局。
三是營銷宣傳中利用“鯰魚效應”
客戶經理在進行卷煙營銷宣傳時,要巧妙利用“鯰魚效應”,凸顯競爭機制。要對片區零售戶實行交心交底,實行悉心指導,大力支持他們提檔增標。對態度積極,卷煙認識清晰,努力挖潛增效,業績突出的零售戶要大張旗鼓表揚激勵;對態度曖昧、卷煙認識模糊,銷售消極的零售戶要進行思想教育和技術指導。必要時可進行批評、縮標減量。要加大卷煙自律小組建設指導,積極引導卷煙零售戶遵紀守法,更好地發揮自律小組組員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相互幫助作用,維護價格合理穩定,以確保卷煙銷售市場秩序正常通暢。當然卷煙零售戶的競爭必須公平有序進行,嚴防違法違紀,放任自流。為此要堅決打擊“二次批發、左右價格、擾亂市場”的違法大戶。煙草公司要按照“控制大戶、培育中戶、扶持小戶”,強化貨源監管力度,確保公平競爭的市場競爭環境,這對整個煙草市場的穩定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四是銷售服務中利用“鯰魚效應”
卷煙零售戶要對自己的卷煙零售經營行為做好精準定位,即“服務社會,滿足需求,維護穩定”。為此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加大服務過程和結果的優化力度。要始終視顧客是上帝,堅持“一切為了顧客,為了顧客一切,為了一切的顧客”原則,突出“服務優先、質量為上”,力爭顧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因此卷煙零售戶要在銷售服務中巧妙利用“鯰魚效應”,擴大競爭范圍,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與周邊甚至更大范圍的同行競爭,以更好地吸引顧客,推動卷煙銷售。比如嚴把卷煙進購關,保證質量,從源頭杜絕假冒偽劣品混入柜臺,以維護消費者利益;精心設計優美、新穎、奇特的卷煙陳列方式,吸引顧客眼球,刺激他們產生購買欲望;堅持特色經營,確保“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營銷思路,加大優質新品推介力度,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元化、個性化、特色化消費需求;通過免費試吸、積分兌獎、贈品獎品、送貨上門等方式。另外還要尊重顧客,對他們有耐心、有熱情、細心關愛,人文關懷,讓顧客感受到購物的溫馨,舒心,提升滿意度,促進卷煙銷售,推動發展。現在零售經營競爭激烈,只有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的競爭才是最具魔力和吸引力的,也才是最有效的!
結語
總之“鯰魚效應”在煙草行業諸環節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希望行業管理者和從業人員要高度重視,要靈活引用,加大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競爭,以確保行業充滿健康活力,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