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煙花三悅微信公眾號報道 作為國航的白金卡旅客,必須要通過銀卡、金卡的進階,然后一年大體上要飛80次以上的國航航班,這意味著刨除節假日每周至少有兩次飛行的計劃,不說一定會日久生情,至少也算得上習以為常——這么講肯定沒有顯擺矯情的意思,而是這種“不容易”更折射出對廈航另眼相待的“不尋常”——話說這些年廈航的航班沒超過四五次,沒有些特別的東西,顯然難以打動人心。
與熟悉的國航相比,廈航勝在新鮮感,但又不止于單純的新鮮好奇。
廈航讓人心動的地方,首推品牌的整體調性,藍白色為主色系的VI系統,突出了白鷺主元素的美感,有著強烈的設計感——從機身噴涂、機艙設計到空姐制服、服務細節——帶給人非常時尚、雅致、洋氣和舒適的感受,不要小看這些細節,都是經年的積累和完善。與廈航做到一個水準的,當屬海航,反觀三大航的姿態多少都有些僵硬。
廈航的VI系統、飛機涂裝和客艙布置(來自廈航官網)
廈航的空乘制服(來自廈航官網)
廈航最新彩繪機“聯合國號”,要對比某些航才知道有多出彩。
另一個為人稱道的地方,是廈航的高端客戶服務和普通需求響應,在各大旅行應用、航空論壇和微博微信上,少有廈航的負面評價,一方面是廈航本身做得很優秀,能夠得到挑剔的高端客戶的滿意認同很不容易;另一方面是那些細節還原的是廈航的品牌文化和管理水準,員工的真心和笑臉是裝不出來的,背后一定有優異的企業文化和團隊氛圍做支撐。
喔,對了,廈航是國內唯一創立30多年來一直保持盈利的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其實很難做差異化,因為硬件都差不太多,除了那些小的支線航空,大家的機型選擇無非就是非A(Airbus)即B(Boeing),連座椅供應商都不超過五家,投放單通道或者雙通道的機型不完全取決于航空公司,而在于航線本身的客流,你不可能在經濟艙能夠提供到頭等艙的硬件和服務,這還沒考慮到大部分的旅客根本分不出空客和波音的機型差別。
還有一個非常限制航空公司發揮的外部條件,就是機場不由航空公司說了算,旅客不管乘坐哪個航空公司的航班,同等艙位(基地航空的頭等艙會有更多區別)下的機場服務是基本一致的,不會因為航空公司的區別而提供不同的服務內容,是不是有點像煙草的品牌競爭?都在同樣的渠道、同樣的平臺、同樣的環境下爭取市場,該如何更好地實現差異化?
或許有朋友會提醒三悅,始發起點、出行時段、機票價格才是左右航空公司選擇的關鍵因素,這么說對不對?當然很對。但如果只是這樣去想,和專賣體制下不需要經營市場、不需要改進服務、不需要品牌營銷有什么區別?而且,阿航、新航、日航這些國際航空巨頭早已為爭奪客流做出了足以消滅這些外在差異的充分準備,國際航線的爭奪絕非航權的占有。
換一個角度,廈航的出眾也有諸多有意義的啟發。
企業品牌也是品牌,不可偏廢或者疏離。航空公司的情況稍微特殊一點,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服務品牌“三位一體”,隨著公司分離后企業主體的減少和趨同,企業品牌建設是有脫節和缺失,不會有以前消費者一聽說玉溪煙廠、昆明煙廠、長沙煙廠、上海煙廠就條件反射產生信任感,這種弱化對于品牌建設是一種傷害,失去了原本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的信用背書。
另一方面,商業環節的品牌輸出又過于的割裂和碎片,大家都有自己的品牌意識,尤其前些年抓服務品牌建設,以地市為主體的服務品牌滿園開花、亂花迷眼,消費者有煙草公司的概念,缺乏“中國煙草”的認同,現在或許沒有過于明顯的影響,至少不會對銷量產生直接的幫助,但增強渠道掌控力離不開向外輸出“中國煙草”的整體感、權威性和信任度。
品牌設計,尤其產品設計是非常專業的事情——不是迎合決策層,而是要取悅消費者——這句話的另外一層意思是,專業的事情就應當讓專業的人去做,橫向比較其它航空公司的平淡守舊,廈航明顯高出一籌的全新企業LOGO“一鷺高飛”和飛機涂裝“海闊天空”,固然離不開設計大師陳幼堅和波音指定設計團隊TEAGUE公司的才華橫溢,卻也彰顯了廈航的知人善用。
另外,抓好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意見領袖的意見表達也需要態度和技術兩個方面的改進與加強——從意見領袖的定義,到表達途徑、表達方式、表達習慣的轉變——在微博上面搜索廈航,更多的是得到廣泛的熱情評價,其中不乏網絡大V、論壇明星和普通網友,這些點滴匯聚起來的正面聲音對于廈航的品牌塑造大有裨益,也對廈航的潛在用戶形成了積極的心理暗示。
當然,值得關注的還有積分制管理,作為客戶關系管理的重要內容和主要載體,國內積分制管理做得最為出色的行業,一是銀行,二是航空公司——以國航的白金卡為例——除了那些寫上會員手冊的福利權益,積分制最大的長處來自對客戶心理的拿捏,好處不太多,但足夠誘惑你心癢不止;過程不簡單,但屢屢在關鍵時候像過關打怪獸般讓你欲罷不能。
這也是為什么廈航讓我心生好感,國航卻仍然把能夠我拴得緊緊的原因所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