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煙花三悅公眾號報道 對于“稍緊平衡”的極端重要性——尤其在經歷前幾年高目標壓力下的“寬松飽和”之后,整個行業的認識與態度從過去自上而下的總體要求深刻演變為自下而上的自覺主動——日子好過的時候,顯不出“稍緊平衡”的好來,過了苦日子,方才知道“稍緊平衡”有多重要,把“稍緊平衡”寫入“七個堅持”,既是產業層面的再次強調,亦是來自市場的民意還原。
更大的背景是——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圍繞建設現代化煙草經濟體系,加快推動中國煙草的高質量發展——確保做到“稍緊平衡”,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緊緊抓住行業總體運行向好的窗口期”的基本前提。歷史的經驗更告訴我們,凡是“稍緊平衡”得到認真堅持的時期,就是行業發展比較好的時期,“稍緊平衡”出了問題,行業也會非常被動。
我們這個行業有一千條理由把“稍緊平衡”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稍緊平衡”搞壞。
也正為有這樣的過程和經歷,行業上下對于“稍緊平衡”有前所未有的重視與共識,并首先表現為“三去一降一補”足夠的清醒認識和戰略定力,堅決擰緊生產的龍頭,繼2018年銷大于產133.9萬箱之后,今年開年后的目標安排、生產組織,包括“堅決完成壓縮卷煙工商庫存80—100萬箱、壓縮卷煙社會庫存20萬箱左右”的運行調控,都在延續“緊”的思路。
另一方面,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情況看,在“緊”這個大的前提下,“稍緊平衡”在技術上又有了新的提高:一個從階段性過渡向常態化,以前是直到目標有底才會動起來,現在“緊”的均衡性有了明顯的改進;二是“緊”的技術更加精細化,從市場、品牌、客戶、時間等多維度精細操作;三是從行業計劃“緊”傳導至到市場資源“緊”,市場基礎、品牌狀態有了更好保證。
然而,“稍緊平衡”只有進行時,“緊”的現在并不能確保“緊”的質量,更不代表著“緊”的將來。
一個是“稍緊平衡”的基礎還很脆弱,切不可好了傷疤忘了痛,看著今天日子稍微好過就覺得市場基礎穩了、品牌狀態好了,又指望著能大干快干,只要稍微加大放水就會沖破現有的“平衡”狀態;另一個是不同區域、不同市場之間發展的不協調、不均衡、不可持續導致了“稍緊平衡”從標準到執行的尺度不一、標準不一、節奏不一,形成了局部的不“緊”或者過“緊”。
更重要的是,面上的“穩”與點上的“進”、商業的“穩”與品牌的“進”、總量的“穩”與結構的“進”之間呈現出新的突出的矛盾。增量分享時代,即便有“稍緊平衡”的總量調控,但不過是多一點少一點、快一點慢一點的區別,但現在進入“存量維護”,“稍緊平衡”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競爭的升級和壓力的放大,既要維護自己的存量,又要爭奪別人的存量。
首先表現出來是商業渠道話語權的鞏固和放大,這倒非是懷疑各地商業“擁兵自重”,而是目標有底之后的訴求有所變化,以前極為看重緊俏貨源、高端品牌,甚至哪怕只能上柜一輪游都“來者不拒”、“多多益善”,如今貨源緊俏、銷路不愁,大部分的品牌自然也就沒那么金貴,商業渠道更重視平衡兼顧目標任務、顧需求滿足、工業訴求與品牌發展。
于是,整體面上的“稍緊平衡”之下,市場狀態雖然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到了具體市場卻又呈現出各家品牌都滿意又都不滿意的局面。“大品牌”很無奈,看似從上到下都很重視很關心,但計劃資源非常緊張,要爭取協議似乎比之間還難;“小品牌”很受傷,卯足勁兒想要異軍突起、后來居上,可連協議都拿不到還如何“突起”?又何以“居上”?
站在商業渠道的角度,也很為難也需要理解,畢竟蛋糕就那么大一點,大家都想切更大的一塊。需要強調的是,工業環節因為規模縮減而帶來的指標壓力,極大地減少了低端產品的貨源供應,不僅在客觀上透支了市場的結構潛力,直接導致市場上低價位卷煙的供應不足,導致很多農村市場無煙可賣,給假私非帶來了大量的空間,這種過“緊”的狀態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市場生態。
做個不恰當的比喻,現在的“稍緊平衡”更像是大江大河上的大壩,壩筑好了當然能夠防洪發電,但要更好地發揮作用,顯然不是把壩筑好筑牢就一勞永逸,大壩源頭的流量控制是一方面,下游的流量安排,支流的疏浚打通,周期的適度調整,需求的合理滿足,無一有修建大壩般重要,卻又無一不安排妥帖都會影響到大壩的功能發揮。
行業能夠重回“稍緊平衡”的調控路徑和市場狀態,本身就不容易,前些年因為稅利指標的壓力走了一些彎路,整個行業才會更加珍惜這失而復得的大好局面,也正因為此,就不能止步于現有“稍緊平衡”的程度,市場化取向改革是一個大的方向,對于“稍緊平衡”的精準、精細有很好的牽引和鋪墊,但要實現共同發展、激發主體活力,顯然還需要與時俱進的補充完善。
歸根到底,“緊”只是方法、手段,“平衡”才是關鍵和根本,包括整體與個體、工業與商業、品牌與品類都需要“平衡”,這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和系統的精細執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