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煙花三悅公眾號編輯整理 對于嚴格規范,整個行業——不僅高層意志堅定,基層也有清醒認識——從來不缺鮮明態度,紅線、底線的政策表述也足以表明嚴厲程度,但以真煙外流為代表的不規范行為到今天仍然屢禁不止,如果說前些年迫于過高的目標壓力和指標背負,對于某些行為還多少有些情有可原、于心不忍,那么,現在需要考慮的或許就不止于再次強調、反復要求。
因為眼下除了有2018年查獲的真煙與假煙比例高于0.8:1的嚴峻現實,更有基層一線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辛苦與無奈,明明單輪、單戶、單品都已經作出了嚴格的限制和規范,但稍不注意就流出去了,一不小心就被查到了,你說為了沖量上結構還好,可現在大家的目標壓力都不太大,市場狀態也能支撐目標任務的完成,流出去有多大意義?
很顯然,不能把板子簡單地打在營銷一線這個環節。
討論到真煙外流這個話題,就離不開商品價值和市場流通的基本常識,卷煙流通同樣有其客觀性與合理性,不可能也沒必要強求絕對的屬地銷售、落地銷售,包括那些支持流動起來的觀點也不能一概而論。然而,煙草制品畢竟屬于高度的國家管制,對于真煙外流需要嚴格執法,對于那些主觀故意的害群之馬不能也絕不值得同情和寬容。
這是一個基本的前提,更為重要的是,正如大戶治理的對象主要針對那些“二次批發、左右價格、擾亂市場”的違法大戶,目前監管治理真煙外流的難點和痛點并不完全是過程中的螞蟻搬家、專業分工的隱蔽、反復,而是在真煙外流屢禁不止的背后,如何更好地來認識并解決那些傷害市場生態、制約需求滿足、影響客戶盈利的問題和困難。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道理大家都懂,基層一線的壓力也不能視而不見。
首當其沖的問題,還是區域不平衡。表面上看,今年開年以來的指標進度齊頭并進、喜大普奔,但區域不平衡并沒有因此自愈。過去沒有精力,也沒有條件來解決區域不平衡的問題,鞭打快牛是常規操作,寧濫毋缺也很普遍,經過這幾年的深度調整、休養生息,行業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和空間來真正解決區域不平衡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積弊。
之所以未盡如人意,目標任務的下達依賴歷史數據、限于利益平衡、習慣加高保低是很重要的原因,對于人口流動、人員結構、經濟形勢、政策環境、需求變化缺乏前瞻性、系統性準備與判斷,導致很多地方——越到基層、越到一線——總有居高難下的困頓,指標一旦上去了就下不來,整個市場繃得太緊之后,零售戶頂不住就會趨利地甩貨外流。
相比沒有得到緩解的壓力,眼下更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是收得太緊正在制造新的區域不平衡,基于過去的“心有余悸“再加上為未來“留有余地”,讓一些市場正在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
另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供需不匹配。盡管這些年有市場化取向改革的方向引領和機制建設,供不應求、供大于求、供非所求的問題已經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在稍緊平衡之下,受限于不同區域、不同品牌對“緊”的程度、“緊”的范圍、“緊”的節奏的不同理解,又導致了新的供需不匹配。
比如二類細支煙,對于“南京“、“黃鶴樓”這樣的大品牌和急需補齊二類煙短板的其它品牌,對于東部沿海高結構市場和西部低結構區域的主力市場,大家有著截然不同的策略主張、發展訴求,這些做法本身無可厚非,但在事實上帶來了供需之間的錯位和脫節,人為制造了流動性。
再者,低檔煙的矛盾也很突出,往年多少還說得過去,為了保證必要的結構提升而犧牲低檔煙的市場滿足,今年的結構盡管普遍都很有把握,但有些市場仍然堅持把低檔煙看得很緊,再加上工業企業滿足低檔煙的意愿又很低,直接導致投放的品牌、數量、節奏都沒能與實際需求建立必要的匹配度,低檔煙又成為了一個品類洼地。
還有一個可以提出來討論的點,就是高端產品——包括一些新產品——習以為常的操作手法。
在很多品牌的工具箱里,制造信息不對稱、供需不對稱是不二法則,供不應求包括通過供不應求來穩定價格、塑造口碑、提升價值很好理解,但長期性依靠——類似于省內不投、省內少投、省內緩投——來放大供求矛盾,對品牌或許有利,但對于市場乃至整個行業卻未見得合適。即便有流通,缺乏屬地消費的品牌也很難在“大市場“格局中走得更遠。
在這個意義上,行業尤其行業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的不僅是堅持嚴格規范的認識,更需要建立確保嚴格規范的氛圍和環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