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中國控煙協會在京發布2018年度熱播國產影視劇煙草鏡頭監測結果發布,電影《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電視劇《獵毒者》因煙草鏡頭過多獲“臟煙灰缸獎”。“臟煙灰缸獎”是根據世界衛生大會批準的《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由中國控煙協會于2011年設置的獎項,獎杯的造型是透明的煙灰缸,獎項專門“獎勵”那些夾雜了太多吸煙鏡頭和煙草廣告的影視作品。
根據公開的信息,本次測評選擇了2018年度熱播的前30部電影,30部電視劇進行監測,結果顯示:30部國產電影片中,有煙草鏡頭的影片為26部,占86.7%;30部國產電視劇中,有煙草鏡頭的電視劇有10部,占33.3%;有煙草鏡頭的電影發現煙草鏡頭的總個數為319個,平均每部為12.3個;煙草鏡頭總時長為2888秒,平均每部為111.1秒。
控煙協會希望通過發放“貶義獎”方式,給涉煙影視制作團隊以警示,其目的是為了消除影視作品中吸煙鏡頭對人們,尤其對青少年的影響和誘惑,促進影視工作者拍攝無煙影視作品,中國控煙協會從2007年開始對熱播的電影和電視作品中的吸煙鏡頭進行監測,并從2011年開始頒發“臟煙灰缸獎”。迄今為止,“臟煙灰缸獎”共計頒發了八屆。
從控煙協會公布的信息看,電視劇煙草鏡頭減少的幅度要超出電影。
按說頒發“臟煙灰缸獎”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獲獎”者有羞愧感,圍觀者有教育性——之前,也少有“獲獎”的劇組來辯解或者抱怨什么。盡管電影中煙草鏡頭還有待進一步減少,但電視劇的減少非常明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實證了“臟煙灰缸獎”的積極意義,決不能因為立場不同,就輕易懷疑甚至否定“臟煙灰缸獎”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不過,這一次《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獲獎”,卻在網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以微博、微信等相關平臺的搜索和反饋,網友們對于《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獲得“臟煙灰缸獎”有不同的看法——有為劇組抱屈喊冤的,覺得不應該這種態度對待兩部難得佳作;有質疑“臟煙灰缸獎”評價方式的,不能以煙草鏡頭的數量來作出決定;有認為打錯板子的,吸煙有害健康不能由某部影視作品背鍋——并不是期望中的一片叫好聲。
在我看來,《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兩部作品本身非常優秀是一方面。作為去年口碑、票房、影響力俱佳——控煙協會選擇監測的對象就是全年熱播前30部電影、電視劇——的影視作品,各界對于《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都有非常積極正面的評價,大家有一種愛屋及烏的心理很正常,從情感上很難接受難得的好作品得到如此負面的批評。
在劇情和畫面中出現吸煙鏡頭很正常、很自然是另外一方面,以《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所處的歷史時空、情節場景、劇情表達,這些吸煙鏡頭沒有任何的違和感,對于豐富劇情、豐滿人物也有正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劇組對于吸煙鏡頭的處理其實非常克制,公眾對兩部作品的認知和記憶中,也幾乎沒有吸煙的存在與左右。
老實說,在《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那么厚重略帶壓抑的氛圍中,如果有人因此而喜歡上吸煙,至于你們信不信,我反正不信。
更早時候,00后組合TFBOYS的成員明星王源在日料餐廳吸煙被媒體曝光,也是引發了巨大的關注和非議,大家的關注點在于王源吸煙所導致的人設塌陷,公眾一片嘩然,粉絲忙著洗地。實際上,王源是否吸煙完全是其個人行為、個體權利,真正應該譴責并接受處罰的是,王源在餐廳——禁煙區域——吸煙,違反了《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作為公眾人物實不應該。
同樣的道理,僅僅以影視作品中吸煙鏡頭的數量來得出誘導吸煙的結論,并確定“臟煙灰缸獎”的對象,才是《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獲獎”引發爭議的關鍵。那些把吸煙鏡頭拍攝得唯美而刻意的電影、電視劇,哪怕只有一個也不合適、理應譴責,但合理的劇情表達、場景展現,確實沒有必要上綱上線,更不能因此而因噎廢食。
當然,一些網友留言表示,對于以后影視作品不能出現光膀子、紋身、罵人、打架、說臟話、超速駕駛的抱怨,對于含有偉人吸煙鏡頭的影視作品該如何處理的疑惑,更像是情緒上的宣泄,我們支持并歡迎更多——尤其那些青少年關注關心的題材——的影視作品盡量減少進而“脫敏”吸煙鏡頭,但以是否出現吸煙鏡頭來評價藝術價值甚至抹黑供給就實在有些過猶不及。
換一個角度,這仍然是控煙極端化、過激化、片面化的縮影。
在控煙這個問題上,從來不是做與不做的問題,而是怎么做、怎么做更好的選擇,但卻往往陷入到觀點的對立,而失之方法的合理。控煙組織的急切可以理解,一禁了之也好,天下無煙也罷,都過于理想和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真正有助于依法控煙、理性控煙的事情,比如文明吸煙環境建設卻面臨著諸多阻力和困難,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意義。
所以,“臟煙灰缸獎”該評,也相信評出來的積極作用,如果評價標準和方式不那么唯一化、絕對化完全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