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月17日,在一再延遲、停宕兩周——或許是史上最漫長、最煎熬、最焦慮的春節假期——之后,行業上下按照2月7日國家局統籌做好行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安排部署,陸續、有序恢復生產經營,統籌做好行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疫情壓力小一些的地方2月10日就已經開工,沒有復工復產的期間也做了大量前期的準備工作。
說句真心話,現在比任何時候都希望生產、生活的正常與常態。
對于形勢的研判,有悲觀論者,也有樂觀派。極端一些的悲觀者,非常憂慮中國經濟的走勢,如果你是一個容易悲觀的人,最近密集接受壞消息的轟炸,會強化主觀上的擔憂顧慮,肉眼可見的餐飲、交通運輸、娛樂、教育的大面積停擺,還有大量的小微企業恐怕難以為繼,這會連帶產生大量的失業,不久耗盡積蓄的他們甚至生活上都將面臨諸多困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樣極端的情況當然不會發生,我的信心倒不是那些個輕飄飄的口號,又或者程式化的鼓勁,而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中華民族面對苦難災害所表現出來的堅韌和不屈。從線上到線下,從居家到戶外,從寫字樓到菜市場,你能夠感受到所有人為了恢復生產經營所做的努力,以及背后的急迫。所以,短期內不樂觀,長遠看不悲觀。
只是,不管預測研判是過于悲觀,又或者太多樂觀,我們都必須“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
一個是對疫情防控不能掉以輕心。除了疫情防控本身的艱巨性、復雜性、長期性,我們要崇尚科學、尊重科學、相信科學,也絕不能在疫情好轉的過程中有一絲松懈和任何馬虎。更有可能被忽略的是心理上的創傷,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在參與很多社會活動、社交場合都有可能驚弓之鳥般杯弓蛇影,這種隱形的抑制和消減或許比疫情更深遠、更長久。
另一個是對一線人員不能漫不經心。盡管在復產復工的方式上,居家辦公、網上辦公、輪換辦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但考慮到行業生產經營的實際,生產一線、市場一線、物流一線和客服一線仍然面臨著較大的防控壓力和疫情風險,保障好、支持好、服務好業務一線不是應急,而要固化。對于他們的關心,“一句口號,不如一個口罩”。
更重要的是,整體的樂觀,離不開每一個個體的努力。
要實現樂觀的結果,要讓結果如預期般樂觀,從正式開工第一天起,就需要每一個人都拿出滿血的狀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復生產經營將會是工作常態,既要落實抓細各項防控措施,又要全力以赴抓好生產經營,這個過程的壓力和困難可想而知,在消解不確定性、破解復雜性面前,尤其經歷這么長的空檔期之后,至關重要的前提是把狀態調整好。
一是人的狀態。網上有一張流傳很廣的圖片,坐在電腦面前想不起來“我以前是干什么的來著?”,雖然調侃意味十足,卻也真是入木三分。在經歷這么久的不正常之后,除了要不斷消解對于疫情本身的擔憂顧慮,盡快進入正常化、常態化是一方面,保持注意力集中是另外一方面。我不相信居家辦公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也不相信應急一結束就立馬精神抖擻、容光煥發。
二是市場的狀態。現在的條件,不允許搞大規模的市場摸底,對于真實的市場庫存、動銷和價格,在行業數據、歷史經驗和外部觀察之外,通過微信、App等移動互聯網工具摸清市場情況,尤其要掌握消費者購買數量、購買頻次、購買方式、購買途徑等的變化,更具有針對性地做好市場投放、貨源組織和客戶服務,更加有效地滿足需求、穩定銷量。
三是品牌的狀態。眼前最重要的關切,在于商業和終端——尤其商業環節——的庫存情況,“家”有余糧,心中不慌。比較而言,商業的情況好摸清一些,相對麻煩一些的是那些市場分布廣泛、單個市場規模偏小的品牌,近段時間貨源保障的難度很大。另一個則是核心品規、核心市場的具體表現,這兩天還能像“香菇燉雞面”一樣存在煙柜里的“剩品”,真是無可救藥。
短期內的重心,以滿足需求——穩定銷量——為主,主導品規、核心品規、成熟品規的市場投放是重中之重,生產組織、物流配送的屬地、就近在近期也是解決問題的優先選項、加大權重,各個省市、各家企業、各大品牌都有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困難,怎么樣下好行業一盤棋,更好地發揮體制優勢,優化生產力布局、打通煙草產業鏈都可以借此往前推一推。
再一個注重保障市場、貨源投放、客戶服務的主次、輕重、緩急,要體現出更具針對性的差異化與個性化,尤其要配套跟進疫情防控期間社區的便民服務,有限滿足保證納入生活物資保障體系的零售客戶,包括連鎖店、便利店和社區店,同時在常態化的訪銷配送周期之外,也要考慮建立動態、彈性的應急補貨機制,最大限度滿足需求、保證供應。
稍微長遠一點看,全國人民“宅”了月余之后所蓄積下來的消費意愿、消費能力還是值得期待。要滿足需求釋放,進而追補拖欠進度,一個是需要基于物流暢通的物流保障,另一個是適當提前量、寬裕度的生產組織,沒有做好這些準備,損失的不止是品牌自身,也會拖累行業整體經濟運行。當然,這也是“努力多做貢獻”的題中之義。
此外,在網購已成消費主力,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工具服務零售客戶、服務消費者也需要有新的思考和實踐,2003年的SARS倒逼和加速了“騾馬大會”的結束,解決了行業內部的電子交易問題;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會不會對生產經營、客戶服務帶來一些推動和促進,即便不能突破禁區紅線,但更精準地知道“誰”、“在哪里”、“有什么需求”應該沒有問題。
還有,在客戶服務方式、品牌宣傳手段等方面也需要有新的進步和提升,比如:客戶服務的方式是否必要上門?客戶服務的頻次怎么樣更合理?客戶需求的響應怎么樣更積極到位?工、商兩線的營銷力量怎么樣更好地整合提升?這些問題,除了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應急處置之外,還應當有更加系統的思考和推進,也有很多現成的工具和技術。
因為所有兌現出來的樂觀,都離不開每一個為之付出的努力。現在就要“緊張”起來,畢竟耽誤了差不多兩周的時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